第6部分 (第1/4页)

���芸赡苁且皇备星槌宥���蛔∈奔涞目佳椤�

李汉超哪里知道,这位出身于封建家庭的所谓大家闺秀石玉芳,活了二十四岁,还是第一次在男女问题上动真情呢。她本来早已有了未婚夫,她祖父在她刚生下来不久的时候,就把她许配给当年显赫一时的北洋军阀外交官陆征祥为孙子媳妇了。后来陆征祥当了外交总长,在袁世凯主持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款”。袁世凯倒台后,他率领全家跑到比利时,他本人人了修道院,当了外国洋和尚,他的孙子也流落到异乡,再也没有音讯了。在这种情形下,石玉芳本来应该获得爱情上的自由,至少可以另选配偶。可是,她的封建家庭不允许她这样做,说是订婚就等于结婚,宁守“望门寡”,不准解除婚约。石玉芳一怒之下,冲出家庭,进了女子中学,以后又拼死拼活闹着上了北京大学。在这里,她有生以来第一次爱上了一个男人——李汉超。像她这样的女性,不爱则已,一爱就像祝英台爱上梁山伯一样,至死也不肯罢休。从封建家庭冲杀出来的女性,在爱情上倒有她坚贞不屈的一面呢。

一九二八年发生了济南惨案,日本侵略军在济南屠杀中国军民达五千多人,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李汉超英勇地参加了战斗,在斗争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他被捕了。

从李汉超参加斗争,一直到被捕,石玉芳都紧紧地追随着他。他被抓进监狱,她在狱外奔走呼号。她用眼泪和誓死相从的至诚打动了她的寡母和她一位有活动能量的舅舅。于是李汉超在党的多方营救和石玉芳舅舅的努力下,被释放出狱了。

爱情经住了考验,在大学毕业那一年,他们结婚了。婚后,石玉芳的寡母一定要让他们夫妇搬到那大宅院里去住,李汉超一口拒绝了。

“九一八”事变爆发时,正赶上石玉芳生了一个女孩。李汉超顾不上产后多病的妻子,为救亡运动日夜奔忙,有时一连几天不回家。

一九三一年末,正是大雪纷飞的隆冬季节,经李汉超自己的请求,党批准他到东北去,到抗日斗争的第一线去。

接受任务的第二天就要动身,他要和几个同志,一同赶到烟台,搭乘一条货船,从大连进东北。

他回到家里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他没有告诉妻子真情,只说要到山东去一趟,很快就会回来。他收拾东西,温柔的妻子给他做了顿可口的饭菜。他没有喝酒的嗜好,但有时高兴了也喝几杯度数小的水果酒。妻子这次特意跑到街上买回一瓶青岛葡萄酒,又买了一只三味酱鸭和几个醉活蟹。

小女儿才四个来月,李汉超很少抱她,今天抱起来却不愿放下。孩子会笑了!眼睛那么大,那么亮,真像她妈妈。只是太苍白了些,这也像她妈妈。李汉超仔细地看了看妻子,她的两腮陷了下去,脸显得消瘦,眼睛更大了。这时妻子也正深情地看着他。她微笑着,笑得那么甜蜜,那么幸福,几个月以来很少看见她这样笑。她也喝了几杯葡萄酒。

妻子搂着小女儿睡下了,她身体弱到力不胜酒的程度。

李汉超没有睡,他伏身在一盏孤灯下奋笔疾书……

第二天早晨,石玉芳在一阵婴儿啼哭声中醒来的时候,李汉超已经出走了。她一翻身坐起来,见枕旁放着一封信,忙拆将开来,清晰、刚劲的笔迹展现在眼前——玉芳:我走了,是往山东走了,但那不是终点,要从那里漂洋过海,到东北去,到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去!那里有我的家乡故土,有我的父老兄弟,他们如今都在日本帝国主义者的铁蹄下挣扎着,呻吟着。他们在呼唤我,像受难的母亲在呼唤她的孩子!这呼唤就响在我的耳边,我几乎每天每夜都能听见。我如果不投身在母亲的怀抱里,我将睡不安席,食不甘味。几个月来,你不是已经感觉到了吗?你不是常常问我:为什么你睡得那么轻?吃得那么少?又起得那么早?又为什么常常烦躁?为什么?那时我不能告诉你,告诉你又有什么用呢?只会更增加你的忧愁。现在,我告诉你了。这就是我为什么,忍心抛下你和可爱的孩子远走塞外去的主要原因。我想你完全弄明白以后,一定会同意我去的,虽然这对你来说是非常痛苦的。

我去了!我是怀着这样一种决心去的:不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者,决不离开战斗岗位!日本侵略者肯定会被我们击败、粉碎!我们一定会胜利!但是得什么时候才能听见那胜利的礼炮声呢?我说不清楚,因为敌人现在还是强大的,我估计最少也得十年吧!

玉芳,十年,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的青春完全失去了。而且是否就是十年?十年后我是不是还在人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