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第1/4页)

小兰逗完猴子,看着男人们祭灶,觉得好玩,转动两颗黑豆子,问:“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好事去了,那么人家做下坏事,他报不报?”

庭霜听了直乐,小孩子的话往往正中大人的痛脚,不管做了多少坏事,用糖贿赂一下灶王,用钱贿赂官员,不就啥事都没了吗?

李嫂却吓得脸一变,捂着小兰的嘴把她拖到里屋,吓唬说:“你再乱说话,以后不长个儿。”又告诉她,庄稼人家里的牲畜死亡就是因为灶王在天上说了坏话所致,所以不能让他说坏话。

然后在鞭炮齐鸣声中,焚化灶王像,还有纸马草料,名为灶王上天。鞭炮燃尽,祭灶结束,供品自然是落到人的肚子里,小熊欢欢和小猴空空也得到一份灶糖,啃得很开心。

接下来是扫房,因为神仙讨厌灰尘脏乱,所以扫房这天一定要在送走灶王后。农家屋院没有那些雕花细镂之物,打扫起来也容易些,孟家现在人口十三个,劳力充足,很快一天内就气象一新。庭霜又雇人把炕油了一遍,上回盘炕,只是砌好了火道,盖了顶抹了缝,但是没有上油。趁过年,请人用桐油油过,装上炕沿,周围三面墙壁,都用墨绿色油一圈,再用金粉走边,炕沿下的短墙,油成黑色。

有钱人家还要在炕围子上装饰云头如意等花纹,孟家没钱,简单油了一下,黑亮的炕根,朱红的炕沿,墨绿的炕围金色的边,就算没有华丽的垫褥和炕上陈设,整体看上去也非常漂亮。

窗户纸也重新换过,贴上大红纸剪的各色窗花,绝大多数妇女都会剪窗花,无形中形成一种比赛,谁家的窗花剪的好,就证明谁家女人心灵手巧,所以,女人们都使出浑身解数。

孟家只有李嫂会剪,她大显身手,除了剪喜鹊登梅、吉祥葫芦之类,还剪了好多鸡鸭牛羊,取富足有余之意。虽然比不上史姑娘精巧生动,也别有一番风味。

雪白的窗纸,新糊的顶棚,贴了大红的窗花,如同一把火焰燃烧,跳动着勃勃生机。

还要贴年画,村里特讲究贴年画,生活再困难的人家也要贴年画,否则会被人为丧事在身。不同的门要贴不同的年画,院子的门一般贴武官,屋子的门一般贴文官年画,庭芝的屋子贴了张五子登科,寄寓了早日登科的美好希望。

这个地方用的都是朱仙镇年画,粗条粗犷,色彩对比强烈,造型夸张,人物头大身子小,却又觉得匀称,老虎画成黑色,手法不拘一格,很让人喜欢。

()免费电子书下载

油了炕再贴了窗花年画,新年的气氛已经非常浓厚。

庭霜在现代经常过没有味道的新年,对这些风俗都非常感兴趣,登高爬低的毫不知疲惫。

布置完房子就是做食物,打酒做豆腐炸衬供蒸糕点,全家齐上阵齐乐融融。庭霜最喜欢做枣馍,他只会做一种,就是把面搓成条盘起来,拿筷子从中间一夹,再把红枣插在弯曲处,就成了花馍,很简单。李嫂做得就复杂多了,用手指、剪刀、梳子篦子竹针做出多种漂亮的花样,然后把蒸好的枣馍从大到小叠起来,象一座山。这是年三十祭祀用的重头。

小叶和耍猴人的手也很巧,还会做莲花状的枣馍。宝琪什么都不会,和小兰一起做传递工具的活儿,空空也摇着尾巴,一晃一晃地帮忙。

蒸枣馍都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这两天,这个时候,气氛很隆重又神秘,大家不说闲话,邻里亲友也不串门,更不能说“漏气了,烂了”之类的话。

还有做年糕,炸馓子炸麻花,要准备好多吃的。

到了二十九,家家户户要贴春联。

这里讲究贴三副对子,大门,屋门,仓房各一副,还要贴福字。如果家里屋子多的,贴的更多。

这一年村里写春联的任务就落在孟家的身上,庭芝的书法和学问都好,成为写春联的主力,忙不过来,其它人也上阵,这个时代的人只要读过书,书法是必修课,所以庭辉、庭柯、宝琪的书法搁现代也是能参赛获奖的,于是也上阵提笔写联,庭霜的书法跟平安一个档次,怕出丑露馅,钻厨房里帮李嫂忙活。

庭芝写了几天春联,写了不知多少个,居然每幅对子内容都不带重复,村里人都夸他才思敏捷将来肯定当状元。

他们给村里人写了无数春联,只有自家没有,因为今年家丧了长辈,所以春联用白纸,只写了一副:“伤心怕读陈情表,泪眼难观蓼我诗。”

年三十终于在人们的期盼中到来,整个散花村除了几家特别穷的,家家都挂上了红灯笼贴了春联。各式鞭炮齐上阵,热闹的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