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幔�壮�模�仓挥兄!⒊碌取M�保��胛庠诙�系亩钥菇铱�诵蚰唬�枷嗷�*了一次,互有胜负,接下来,晋楚争霸就逐步转变为吴楚相争了。

对内,楚恭王时期,执政团队就没有楚庄王时期那样贤明了,子重、子辛、子囊先后为令尹。子重与子反有隙,又因个人私怨杀了申公巫臣的族人,掠夺其财产,子辛又多次威逼陈,因而,产生了不少内部矛盾,楚恭王诛杀了,司马子反、右司马公子申和令尹子辛。

四、争晋伐吴(3…4…1)

楚共王死后,其子熊昭立,是为楚康王。楚康王在位十五年(…559…545),与前面几位楚君不同的是,这时期,楚国是左右开弓,两线作战,既继“先君之业”与晋争霸,又*东边之吴国。春秋争霸的态势,出现了复杂化,面对晋吴联合战略压迫,楚也同东边的齐、西边的晋联合,晋也同时感到齐、秦的压迫,先后与两国发生大规模的战争。而晋与楚的争强焦点依然集中在郑国。这时期,因争中原诸侯,晋楚没有发生大的战争,但偏师之间的战争却发生了一次。到后来,宋向戌继承了华元的和晋楚的路线,利用与晋执政的赵武与楚令尹子木都友好的私人关系,推动“晋楚弥兵”。从而使晋楚长期的争霸战争停歇下来,长达四十年之久。

这时期,有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出现在各国政治舞台上,晋悼公用魏绛执政,九合诸侯,和戎﹑翟,达到其霸业的顶峰,悼公死后,晋平公即位(悼公子,名彪),先是留用魏绛,后是任用赵武(即赵氏孤儿)。先后打败了秦、齐、楚,延续了晋国的霸业,直到最后与楚弥兵。在齐,齐灵公(齐顷公子,名环)死后,崔杼拥立齐庄公即位,后来又弑杀了齐庄公(灵公子,名光),齐景公(庄公异母弟杵臼)即位,齐庆封又灭了崔杼之族,不久,齐高、国、田、栾四族又联合起来逼走了庆封。齐乱,晋以盟主之尊,调集诸侯伐齐。后来,晏子与景公如鱼得水,齐国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期。在鲁,为鲁襄公时期(572…542), 内部,三桓氏势力越来越大,分三军正式瓜分鲁公室。对外,鲁国则是依附于晋。这时期,孔子降生,并逐步成长。在郑,郑简公在诛杀了子孔之后,长期任用子产为政,郑国出现了比较良好的政治局面。对外,还是主要依附晋国。在秦,为秦景公(…576…537)时期,主要是与晋发生了二次互伐,并与楚联合伐吴。在宋为*公时期(…575…532),支持向戌上演了一出弥兵大戏。

现在,我们来看看楚国。前面说到,在楚共王时期,申公巫臣使吴,留下了战车及士兵,使吴国迅速强大起来,并伐楚,楚也派子重伐吴,各有胜负。吴当时的国君是诸樊(…560…548,寿梦子),楚共王卒(…558)时,吴很是无礼,违背“礼不伐丧”的国际惯例,居然兴兵伐楚。这与楚共王“闻陈丧而止”,后来楚昭王时“楚师闻吴乱而还”的作法截然不同,甚至,在吴王僚时,还想乘楚平王丧而伐楚(…515)。这也反映了,吴楚两国对中原文化接受程度的不同。楚比越更先进一些,在与中原诸侯的争霸中,不断而且迅速地吸收着华夏先进文化。而越在当时,还是比较落后的蛮越部族。这次伐楚失败后,虽然晋在明年初为此举了向(郑地,今河南尉氏县西南,鄢陵县西北,或云吴地,今安徽怀远县西四十里)之会,但因为“伐丧无礼”因而没有得到中原诸侯的支持,而且,还受到晋范宣子的指责。史臣在论及此事也下论断道:“君子以吴为不吊。《诗》曰:‘不吊昊天,乱靡有定。’”“不吊”,就是“不淑、不善”的意思。

这次吴伐楚,与楚发生了庸浦之战(今安徽无为县南长江北岸)。楚这边是神箭手养由

基(养叔)、子庚(公子午,时为司马,后为令尹)为将,设伏诱敌深入,最终大败吴军,

俘获了吴公子党。不过,令尹子囊帅领的另一支部队,驻扎在棠(今江苏六合县境),也准

备攻吴,但吴师不出,子囊只好班师,在退军时,在皋舟(吴地)的险隘处却受到了吴的袭击,楚首尾不相救,楚因此小败,公子宜榖被俘。时间是第二年秋。古时作战,由于交通问题,一次战役所用的时间很长。这次吴楚互伐,来回共一年时间。

子囊班师回朝后,就死了。在临死时,就交待后继为令尹的子庚,叫它定要筑郢城以加强楚都的城防。子囊预感到吴将越来越强大,有可能伐楚围楚,因而提醒后继者注意。

对此,史臣论赞道:“子囊忠。君薨不忘增其名,将死不忘卫社稷,可不谓忠乎?忠,民之望也。《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