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1/4页)

到了街上,只见冷冷清清。李逵见有个乞丐在街头上打瞌儿,便向他打听“秋扇妓楼”,那乞丐告诉他后,李逵拐过几条街便来到那妓楼门口,只见有一对联:

烟云方晓春为乐

细雨当知秋最凉

李逵往里走去,没提防踩着一个婆娘,那婆娘惊醒,见是一个大汉进来,心里喜道:“这大汉一定有钱,这名利国人精打细算,连这妓楼如今也是冷清,看来买卖来了。”

婆娘上前赔笑道:“这位大兄弟到哪个屋啊?”

李逵知她是老鸨也不理睬,径直往里走去,那婆娘随后追来。李逵奔上二楼推开一个屋门,只见一个妙龄玉女正在洗足,见他进来抿嘴艳笑。

那老鸨就是这“秋扇妓楼”的总管,名利国人“一把刀”秋婆。,

秋婆见李逵进了这间屋,还以为李逵看中了那个玉女,于是笑道:“怜香,陪客!”

说完返身要走,早被李逵劈胸一把揪住道:“我不要她陪,我要你陪客!”

那秋婆一听笑道:“你这厮好不知趣,我年过半百,陪的什么客?”

李逵揪住她的头发道:“我让你陪客,你就便陪客,少说废话,看你李爷爷揍你!”

说着一挥拳头,那婆娘瘫软下来,但还犟嘴道:“我是老鸨,你莫要跟我开玩笑!”

李逵怒道:“甚么玩笑?我看你嘴还敢胡勒。”说着一手揪着秋婆头发,往怜香那脚盆里浸去,怜香早吓得不敢动弹,赤着双足浑身打颤儿。

谁知那婆娘竟禁不住一泡,一口气呼不上来,憋死了。李逵用手拨拉她脑袋,见她眼皮一翻,已一命呜呼了。

李逵知事不好,闯下大祸,转身跑下楼,一口气奔回公府,一把推醒洪波,将事说了.洪波见势不妙,慌忙叫醒西厢刘唐。那刘唐听说,沉吟半晌道:“如今出走也是不妙,那官人必然追捕,不如找个地方避一避。”

洪波为难道:“这名利国无亲无故,到哪里去避?”

刘唐道:“那往东二十多里有个柳家庄,住着一位叫柳梦梅的书生,与我要好,那里平常清静得很,又依山傍水,你们不如到那里暂避一避。”

洪波、李逵此时也顾不了许多,只得草草换了衣服,趁天还没亮,跟随刘唐,偷偷往东直行到天良刚才到得柳家庄。刘唐在一家庄院外站住、轻轻叩门。那柳家门客开了门,见是刘教头,慌忙报知庄主。那柳梦梅听说刘唐带两人来访,喜出望外,忙将三人迎到屋里。

柳梦梅将众人让到屋里,叙谈一番,知陈洪波是游历名士非常高兴,他让李逵和洪波住在南房,自己住了东房。刘唐见安排妥当,匆匆走了。一忽儿,那柳梦梅到街市打酒,洪波左等右等总是不见他回来,放心不下,于是带了李逵到庄里来寻。

他刚刚来到街心,就见前面围着一堆孩子,孩子中间坐着一个疯癫老头,老头又瘦又矮,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手里托着一只破碗,口中叫道:

办义学,为百姓。

需要钱,搭学棚。

凭善良,讲义雄。

吾教学,普及风。

串秋街,没人哼。

道春街,请乞穷。

孩子们,别作笑。

我办学,全为公。

洪波思道:这不是办学的那个武训武老先生吗?他如今怎么到这里来了?

于是上前问道:“你一定是武训吧?”

那老头答道:“我正是办义学的武老先生。”

洪波道:“你不是办义学发财了吗?我听说你当了地主了。”

李逵一听,撩起袖子,一把扯住那老头道:“好呀,原来你是个逃亡地主!如今也装起穷来了!”说着动手就要打。

洪波赶忙喝住,对李逵道:“不要打,先问问他是怎么回事?喂,武老头,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那武训道:“不错,我后来是当了地主,而且发了财,是黑五类。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后来我到平等国去,他们说我是剥削人的寄生虫,把我的财产没收了,还让我老老实实接受改造,于是我一路讨饭,就到这里来了。”

洪波道:“这老头果然还想在名利国通过办义学起家,看他那可怜象,装得挺好。”

李逵道:“陈先生,这老头分明是装疯卖傻,要是早年在梁山上,我早就把他宰了。”那武训一听要宰他,一溜烟跑了,一边跑一边嚷道:“要宰我,俺不办义学了,不办了!"

李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