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部分 (第1/4页)

“我参军是这家店的小东主?”

“当然了!”

孙大娘急对铁柱道:“快去后院告诉员外,小东主派人来送信了。”

铁柱这才明白,原来小东主在太原府,他撒开腿就向后院奔去,孙大娘又对杨亮笑道:“小兄弟稍等一下,我们东主就在店里,他马上就来,你亲自把信给他吧!”

不多时,李大器急急风风跑来,“送信人在哪里?”

“这位小兄弟就是。”

杨亮连忙施一礼,恭恭敬敬把信呈给李大器,李大器也是几个月没有听到儿子的消息了,他来不及细问杨亮,便急忙拆开信,但他却愣住了,信里面还有一封信,信皮上写着:转呈梁太傅。

只有一张纸条似乎是给自己的,李大器看了看纸条,是儿子的笔迹,请自己帮他把信交给梁师成,其他就没有什么内容了。

李大器心中有点失落,没有看到儿子近况的描述,这时,他忽然想起,可以从送信人这里打听呀!

李大器连忙笑道:“这位小兄弟一路辛苦了,我们去里面坐坐,喝一口茶。”

杨亮确实有点口渴,便笑道:“那就打扰员外了。”

“没有!没有!快跟我来。”

李大器把马匹交给铁柱,这才带着杨亮来到后院,他请杨亮到房间里坐下,又让丫鬟上茶。

“听小兄弟的口音,似乎也是汤阴人?”

“是的,我是汤北乡人。”

“那就不是外人了,延庆的母亲也是汤北乡人,你在军中做什么?”

“我是专门负责给参军跑腿送信,现在参军又升为录事参军了,是军衙的第二号文官了。”

李大器听他左一个参军,右一个参军,听得一头雾水,不过儿子好像混得不错。

“他不是去延安府吗?怎么会在太原?”李大器不解地问道。

杨亮倒也知道一点点,便笑道:“员外有所不知,延安府保静军那边是空职,大帅便把他调来太原出任主事参军,我出发时正好升为录事参军,由副职升为正职。”

“原来如此!”李大器点点头,他终于明白了。

“延庆近况如何?我的意思是说,他的职务是不是很安全,不用去军队中参加作战。”

杨亮不会说谎,本身是个很热情爽快的人,而且李延庆也忘记了嘱咐他不要乱说,他便坦直地说道:“李参军的职务可不安全,前段时间去边境审查,被两百西夏骑兵包围,他居然杀出来,但手下却死了一半,非常惨烈。”

李大器顿时脸色大变,心都吓得差点跳了出来。

第三百一十二章 笼络手段

李大器这几年在汴京一直小心翼翼经营,尽量避开权贵,甚至很少和官府打交道,实在绕不开,就花钱找牙人帮忙,即使已经挤身为汴京的十大商人,还有了武德郎的封号,他还是习惯于和中下层民众打交道,他对权贵有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畏惧。

可这一次,为了给儿子送信,为了儿子的性命,他不得不亲自来到号称隐相的梁师成府邸。

时间是黄昏时分,估计这个时候梁师成应该已经回来了,李大器坐一辆牛车来到了梁师成的府宅前,他特地换了一身上好的绸衫,戴一顶镶有美玉的乌纱帽,鞋也换成了上好的小鹿匹短靴。

他鼓足勇气走上台阶,对门口侍卫道:“在下是宝妍斋东主李大器,有急事来拜访梁太傅!”

说着,要迅速将十两银子塞进了侍卫手中,“这是一点小意思,请大家喝杯茶!”

几名侍卫见一个陌生男子走上台阶,正要斥骂驱赶,一锭银子顿时堵住了他们的嘴,听说是宝妍斋的东主,几个人顿时刮目相看,别看人家地位不高,但腰包却比谁都鼓。

众人对望一眼,立刻意识到,一定是想花钱找太傅办事,这样的人很多,他们也司空见惯了。

为首侍卫抱拳行一礼笑道:“原来是李东主,失敬了,不过府中有点小规矩,太傅一般不接待外客,是小主人负责接待,有什么事情需要太傅帮忙,和小主人商量,价格也比较公道,而且一般都会帮你解决。”

旁边另一名侍卫也道:“正好小主人今晚当值,要不李东主明天来吧!明天还是这个时候,我们替你禀报。”

李大器听得稀里糊涂,但一句‘价格公道’,顿时让他醒悟过来,他连忙摆手,“我不是找太傅帮助做事,我是给儿子送封急信,他认识梁太傅。”

“哦!不知令郎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