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部分 (第1/4页)

乇砉Γ�钛忧煲膊涣哓淖约旱娜�Γ�苯犹嵘���贾萃ㄅ小�

众人又寒暄了几句,便各自散去,接下来由新任代理韦通判陪同李延庆进城参观。

。。。。。。。。。

李延庆是第一次来钱塘县,钱塘县规模之大出乎他想象,他这才想起钱塘县原本是吴越国都城,都城的基础打得扎实,所以街道普遍宽阔,绿树成荫,房舍大多修建不错,不过看起来人口密度很大,街上到处是行人,商业十分繁荣,丝毫感受不到战争的气息。

不过偶然会有一队骑兵从大街上走过,维持着城内的秩序。

“太尉,那边就是原来的老城墙,已经被拆除!”韦通判指着远处一堆残存的城墙介绍道。

“那新城墙准备在哪里修建?”李延庆笑问道。

“东面城墙不变,紧靠钱塘江,只是需要延长,西面紧靠西湖,暂时不会修建,现在主要是南北城墙,南城墙是在凤凰山麓以南,这个已经确定了,北城墙尚没有确定,但大家普遍共识是修到宦塘河边,这样城池的面积就和东京城差不多了。”

“那边还有很多空地啊!”

“正是如此,北边空地很多,目前都是官地,官府会修建大量公房出租,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平民的租房压力。现在钱塘县的房价和东京全盛差不多了,租一间屋每月居然要八百文钱,实在太离谱,要知道京城最高时也才五百文,导致平民怨声载道。”

李延庆点点头,“这件事不能等,要立刻着手造屋,马上就会有大量的京城百姓南下,钱塘县会再增加几十万人,没有房子住可不行。”

“卑职明白了,只是还须朝廷拨付修造房舍的钱物才行。”

这次李延庆剿灭江南叛军,先后缴获白银二十余万两,钱五十万贯,这笔钱就是准备用来安置北方移民,李延庆当即道:“我明天就拨付五十万贯钱给杭州官府,这笔钱就用来修建公房,不得挪用他处,必须在三个月内修建起三万间公房,公房的月租金不得超过五百文。”

韦通判听说要来几十万移民,心中有点紧张起来,李延庆看出他的担忧,便笑着安慰他,“几十万移民过来,也会有大量的朝廷官员负责安排,移民会先住帐篷,再慢慢搬进城内,我这两天会再推荐一名主官,两人一起分担,压力就会小一点。”

停一下,李延庆又道:“但作为地方次官,你需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象我刚才说的公租房,还有疫病预防,还有治安等等,只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你的代理通判才能转正,韦通判,这是一个机会,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韦通判点点头,“卑职明白了,感谢太尉的提醒!”

这时,李延庆看见一座府宅前站满了士兵,不由奇怪地问道:“那是谁的府宅?”

“启禀太尉,那朱府,朱家在钱塘县原本有三座府宅,王将军将他们都赶到一座府宅中,并派兵看守起来。”

“郑家和向家呢?”

“郑家也是一样,三家并成一家,有士兵看守,向府也有士兵看守,不过是空宅,府中只有一些丫鬟仆妇,向府老小已经跑掉了。”

李延庆想了想,现在还不是他出面处理的时候,他需要和曹家先交换一下意见后再做决定。

第八百三十四章 曹家烦恼

曹府位于杭州州衙附近,是由三座并排的府宅组成,占地足有一百亩,虽然总面积在县城中是最大,但它是三座府组成,所以钱塘第一大宅便被占地五十亩的向府夺走。

不过曹府也有一座建筑全城第一,那就是新建的多彩楼,高达八丈,完全就是按照东京的老楼图纸修建。

老爷子曹评身体不错,在杭州适应得很好,就在十天前,天子赵构下旨,加封曹评为常山郡王,这是赵构为了表彰曹家捐献凤凰山麓,特地给曹家的殊荣,不过这里面多少也有笼络功勋世家的意思。

早在去年初,赵佶就下旨表彰曹家,封曹评为卫国公,现在再为同一件事加封为郡王,这里面就有别的意思了。

李延庆抵达曹家,曹老爷亲自带领族人出来迎接孙女婿到来,一下子出来二十几口人,场面十分隆重,让李延庆着实有点受宠若惊,“祖父怎么亲自出来了,外面热,您老人家快回去歇着。”

曹评笑眯了眼,拍了拍李延庆肩膀道:“把蕴娘嫁给你,是我这辈子最英明的决定,年纪轻轻就封王拜相,大宋朝赵姓以外,你还是第一个。”

李延庆搀扶着老爷子往府中走,笑着解释道:“祖父过奖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