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部分 (第1/4页)

稳异常,没有感到一点摇晃,徐毅更是暗自对这样的车船大感叹。

有侍女过来将食盒中的菜肴一一摆在了桌子上,船舱之中立即弥漫着浓郁的菜香,令早已感到几分饥饿的徐毅他们食指大动起来,虽然岛上伙食也相当不错,但是和这里的名厨做出的菜肴一比,那就实在算不得什么了,吩咐李柏一同坐下之后,徐毅也不客气,挥舞起两根筷子,大口的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频频点头,称赞这里的厨子的手艺,这才让李柏放心了下来,看来这个独龙岛的军师不算是那种难伺候的主,为人和善不说,做事也毫不做作,这趟差事应该不会难做,于是赶紧频频为徐毅、薛屠他们敬酒,船上的气氛倒也很是融洽。

因为有事耽搁了,把一章分成了两章,各位弟兄抱歉了呀!后面一定补上字数!

————————————

最后七天啊。兄弟们有月票就投给《异界御兽王〉吧,疙瘩在此叩谢!!!( )

第九十八章 揭语

徐毅他们一路西行,车船到底还是逆水而行,走的并不快,但贵在行驶起来平稳,在来往穿梭的船只之间甚是灵活,酒足饭饱之后,徐毅他们便各自归舱休息去了,海宁离杭州也不远,所以一夜行船之后,还没有天亮之前,他们的车船便行到了杭州之外的钱塘江中,这里码头众多,李柏让手下将船停靠到了一个小型的码头边上,徐毅问过之后得知这里原来就是李家私人的码头,想必能在杭州拥有自己码头的人,肯定在杭州也是数得着的人物,于是徐毅对于这个未曾谋面的李家掌柜的更是有些期待起来。w_w_w。q_u_a_n_b_e_n。c_o_m

码头上备有车马,李柏将徐毅等人请下车船之后,有人立即赶来了两辆马车,将徐毅等人迎上了马车,徐毅和薛屠共乘一车,两个倭女被安排到了一辆马车上,李波则带着其余的几个随从跟在马车旁边随护,一行人朝着杭州走去。

到了这里徐毅才知道,现在的杭州城并没有在后世的杭州城的位置,而是位于西湖东南方向,学过历史知识的他知道,在宋代杭州是宋朝的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当时整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足足过百万之众,即使比起后世的一些中型城市也不遑多让,能和现在的杭州相比的城市恐怕只有现在的宋廷京城东京汴梁了,可想想用不了多长时间,好好的一个北宋王朝便会在金人的铁蹄之下灰飞烟灭,东京汴梁更是成了金国所立的伪皇帝的都城,而这里便成了后面赵构小儿的南宋都城,偌大一个华夏民族自此被压制在了淮河以南苟延残喘,徐毅便有些暗自唏嘘感慨,杭州虽然是以后的南宋都城,却无疑代表着汉族人的一种耻辱和失败,所以徐毅从小便不很喜欢这里。

众人车马一路沿钱塘江边朝着杭州城行去,听闻钱塘江中的滔滔江水之声,远方忽然响起几声钟响,徐毅随口问薛屠到:“薛大哥!我忽闻有敲钟的声音,你可知道是什么地方的钟响吗?”

薛屠撩开车帘望了一下说到:“附近有个六和寺,想必这钟声便是那里传来的吧!”

徐毅闻言忽然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水浒传,其中所述方腊兵败之后,水泊梁山的那些好汉也是死的死散的散,下场好不凄惨,而书中结尾便对钱塘江江畔的这个六和寺有过描述,记得是几个大大的猛人就和这个六和寺有所瓜葛,其中最为又名的便数三个,第一个就是**鲁智深,第二个就是豹子头林冲,第三个就是行武松,这三个人都在水浒传中留在了这个六和寺中,鲁智深是在这里坐化升天,而武松战方腊之后身落残疾留在了六和寺中颐养天年据说到了八十岁才得以善终,而曾经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更是凄惨,落得了一个中风偏瘫,也留在了六和寺中半年不到便驾鹤西去,只是不知道真实历史中到底有没有他们这些人物,徐毅心动,于是叫停了车马。

众人陪同着徐毅下了马车,一路朝着六和寺走去,附近树林在秋风的渲染下,被染成了彩色,清晨的空气中还有几分寒意,扑到脸上让人精神一震,徐毅迎着晨风深深的呼吸了几口,在李柏的带领下举步朝六和寺走去,未到山门,便闻听寺中响起了敲钟之声,熟悉情况的李柏解释说这是寺中和尚们正在做早课的时间,所以才会有钟声响起,徐毅点头朝着山门走去。

因为还是清晨时分,六和寺中香客还很少,门前有几个和尚正在清扫落叶,看到有香客到来,急忙双手合十退到了一边,能这么早到寺中上香的香客要么是及其虔诚的信徒,要么就是赶早还愿的香客,都是怠慢不得的,何况看到这些人各个穿着不凡,又有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