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部分 (第1/2页)

开于宋军眼前了吗?

要知道今年的宋军已经和去年开战之初的宋军生了很大的变化,再也不会一见金军,就利马崩溃,随手就可以杀他们一个落花流水了,眼下宋军中那些将领,虽然战法还略显生涩,但是各个都血气方刚,敢打敢拼,手下聚拢的兵卒,也都和他们差不多,是一帮敢玩命的主。

要是自己一步走错的话,让他们挥军杀过来,那么先前兄长宗望好不容易拼了老命打下来地局面,等于就彻底葬送在了他的手中,那么即便他能真的拿下伏波军的徐毅,也只能是功过相抵,搞不好还要被斜也等人弹劾,到最后落得一个出力不讨好地下场,何况他是否真的能拿下大定府,解决徐毅,也是个未知数,要是万一在败在徐毅手下地话,那么他的下场也只有横刀自刎一途了。

不行!绝对不行!现在他绝对不能去攻打大定府,那样做是莽撞的!兀术想明白了这些事情之后,最终否决了自己这个想法。

可是不打大定府的话,他又该怎么办呢?大定府可是囤积着他们南线兵马所需的大批粮秣,自己的大军需要这些粮秣支撑和宋军的交战,而大定府一失,自己大军的粮草很快便会出现短缺,一旦出现了粮秣短缺的情况,这仗一样也不用再打下去了,自己地大军崩溃是迟早的事情。

怎么办?怎么办?兀术心情十分烦躁,站起来在大厅里面到处转圈,急得仿佛狗不能过河了一般,脑子里面乱哄哄的一片,一时间没了主意。

而这个时候的东京汴梁的皇城之中,却弥漫着一种喜悦的气氛,前线各路大军捷报频传,虽然其中不乏一些虚报谎报,但是整体上来看,赵栩却也能看得出来,北方的战局正在朝着对大宋有利的方面转变,诸路军开春之后,一起开始北伐,虽然没有能一下收复所有失地,将金军赶回到燕山府以北去,但是总体上来说,战况还是令赵栩感到满意的。

最最最起码的是这次北伐开始,宋军没有再出现大规模地溃败现象,和去年刚开始和金国开战的时候地情况相比,那时候北方几乎所有的军队当面临金军地时候,都如同沸水泼雪一般,一触即溃,甚至是不触即溃,这一点便是一个空前的利好消息。

即便是整体上还不时地出现战败的情况,但是各军也开始获得一些局部的胜利,攻取了一些失地,大大的鼓舞了军民的士气,让国内的舆论也再次将他的声名重新推上了顶峰,称颂之声充斥了他的双耳,这样的情况是他非常乐于见到的,毕竟以前他上位有点不够名正言顺,民间和官军之中会有一些人不将他视为正统,但是这次他坚决的北伐,让大宋上下开始看到了一丝希望,也让他获得了国内上下一致的拥护,甚至在北伐开始之后,一些地方武装,也停止了作乱,开始主动的偃旗息鼓,自愿被官府招安,众多的迹象表明,他的地位开始比以前更加牢固了许多,甚至年前因为他伏杀徐毅的不利舆论,也在北伐开始之后,开始消声灭迹,还有什么事情能比这要好呢?

而原来的那批以吴敏、唐恪、秦桧为的主和派,在看到赵栩北伐决心已定之后,再也不敢逆流而上,大放厥词,鼓动割地求和的事情,转而开始老老实实的配合他的旨意,着手塌下身去做事了,在经过了李纲、陈东、张浚等能臣的雷霆整顿之后,大批新任监察使分赴各路纠察地方百官,整顿吏治,让国内各地大员们为之收敛了起来,不得不老老实实的为当地百姓做一些实事,国内的情况短时间之内也开始出现好转的迹象,小股的民乱,在这样的气象下,开始渐渐的熄灭,而且赵栩还对这些曾经参与作乱的人等,实行了宽容的政策,宣布大赦,只要放下武器接受招安,便可以不咎既往,重新还他们一个清白之身,结果是许多乱民、乱兵眼看再闹下去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于是大批开始接受地方官府招安,让国内的压力减轻了不少。

整体上来说,大宋这近一年来地情况是朝着好的趋势展,而西夏那边,因为早年被童贯率军给打残了,加上去年想趁着大宋虚弱来捞便宜,却又一次被秦凤路那边的西军给狠狠的教训了一顿,现在也老实了下来,加上党项人也不都是傻子,从入冬之后,便听说了伏波军痛打大金的事情,很快意识到了局势可能会出现变化,于是自觉的停止了对大宋这边的袭扰,来了个坐山观虎斗,伸着脖子观望事态的展,让大宋西线局势开始缓和下来,同样减轻了大宋的压力,让大宋这边,可以集中精力应付和金国地战事。

所以这些天在得到了众多利好消息之后,赵栩一直紧绷的神经也算是终于可以稍稍放松了一些,有了一点闲暇的时间,在皇宫之中走动一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