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舅舅的“遗产” (第1/1页)

上新闻联播倒不是什么破天荒的事,杨逸之前也上过。 像《去有风的地方》热播,给国庆黄金周的大理带去了非常可观的游客流量,这条新闻就让杨逸和李梦菲上了新闻联播。 还有《恋慕》带来的轰动效应,当时也是上了新闻联播。央台虽然没给杨逸什么镜头,但《乡愁》那首诗,确实是实打实地给全国人民念了出来。 不过,这次的新闻联播还是有点不一样的! 杨逸作为个体独立登上了新闻联播,甚至新闻联播的主持人还简单地介绍了一下他的简历——哪里人、毕业于什么院校、拍过什么观众耳熟能详的作品等等。 算是隆重地将这位年轻有为的新锐导演介绍给了全国观众。 新闻联播之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临近完结的《狂飙》的收视率猛涨一大截,甚至破了一个小记录。 而悦视平台上杨逸所有的影视剧作品的点击量也是直接起飞,不管以前了解没了解过杨逸的全国网友们都找来他的作品,观看了起来。 悦视平台其实也早有预案,都还没等杨逸获奖呢,他们就直接给杨逸的影视剧作品做了一个大的分类,而且作为当前最火的栏目放在app靠前、显眼的位置去推荐,名目叫作“奥斯卡提名导演杨逸的作品”。 当然,现在就不叫“提名”导演了,杨逸获奖的信息一得到确认之后,app上面的标题马上就改了,“奥斯卡获奖导演”。 主打的就是一个与时俱进! 杨逸在奥斯卡上获奖的热度持续了几天,不过,国内的媒体记者们左等右等,都没等到杨逸回国。 围到“木木影视”的公司门口也没用,前台的小姐姐很清楚地告诉他们老板还没回国,不仅是杨逸还没回来,乐泽翰都没回来。 现在公司就只有一个三当家廖春生在国内,但他也不在京城。《天龙八部》虽然还没拍,但政府那边提供了很多的资源,剧组为了省钱就驻扎在了大理,廖春生也和沈秋爽一起,在大理跟着臧绍斌学习如何筹备大制作电视剧。 《天龙八部》注定会是一部规模庞大的电视剧作品,臧绍斌选角都花费大量的功夫,更不用说还有像武术指导、古装设计、马匹租赁等等复杂的筹备工作。 廖春生和沈秋爽以前都是跟杨逸拍那种小成本的电视剧,即便是《去有风的地方》、《狂飙》,其实大多数时候都还是小场面的戏,没有那么庞大的人员调度,也不需要大量的动作设计、场景服装设计。 在臧绍斌这边,他们能学到很多以前都没有机会接触的东西,臧绍斌倒也清楚杨逸需要他什么,反正他拍完这部剧也差不多可以退休了,不用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既然廖春生他们愿意学,臧绍斌也不藏着,把他们当成徒弟倾囊相授。 堵在京城的记者不需要去大理了,因为早有记者在大理采访了当前大热剧《狂飙》的导演廖春生。 但没能采访到绝对的流量核心杨逸,他们也不甘心啊! “师傅,是不是可以挖一下杨逸的成长经历?我想肯定会很多人对这个故事感兴趣。” 在酒店里,年轻的实习记者冀博元给他的师傅,《南粤人物周刊》的资深记者吕谋提了个建议。 “有道理!元仔,你这个建议好啊!这个奥斯卡获奖导演是怎么样诞生的!这个专题做起来,肯定会有人愿意看!” 吕谋来了兴致。 “对,而且这个新闻我查过了,网上都还没有人做过。” 冀博元看见师傅赞同他的想法,积极性更高了。 “没做过?不可能吧?杨逸也不是今天才出名的啊!” 作为一个媒体工作人员,即便不是娱乐记者,吕谋都能敏锐地察觉到这里头有蹊跷。 “真的没有,杨逸没说到过自己的家人。然后我查到有一个记者去他老家采访过,他以前的班主任老师说他从小是跟着奶奶长大的。” 冀博元说道。 “他爸妈呢?去世了?” 吕谋皱起眉头。 “可能是吧,不过我不确认,因为那个新闻就这么一句话。” 冀博元挠了挠头。 “应该有情况,可以深挖一下!” 吕谋断定。 杨逸不知道他拿了个奖之后,还激发了记者们对他身世的兴趣。 不过,现在杨逸还没有回国。 因为舅舅沈会昌要召集来几个子女,提前把自己的财产分割清楚,省得他回国之后,这些不孝子女还为了这些身外之物打得不可开交。 沈会昌深知自己这次回国,肯定是要在祖国终老了,有表妹一家照顾,他也不想再受这些不孝子女的气,但作为父亲,他还是不忍一分钱都不给他们分,终究还是得分。 索性不立遗嘱了,沈会昌在自己还能拿得住主意的时候,把自己名下的百亿资产全部分出去。他们怎么处置,未来是做得更好、还是做得更差,他也就没有这个闲心再去理会。 沈会昌把连锁快餐厅的股份分给了三位女儿,让她们自己想办法去管理。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