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1/4页)

所有人都热烈欢迎。没办法,诗人也是人,赵林的酒肉攻势太猛烈了,谁也抗不住。

被纳入小团体,让喝了不少酒的赵林脸上泛起红光,这下子再在陈南雁面前说自己是诗人就不用脸红耳热了,咱可是有官方认证的。

这群人应该是最早的月光族,月初的时候大手大脚,到了月未的时候能啃两口干粮就谢天谢地了,现在冒出来赵林这么个土豪,哪里有放过的道理。

“咱们应该印本诗集,把大家的劳动成果都记录下来。”赵林拉着叶尚志道“不能让大家的心血蒙尘。”

“有钱就能印。”叶尚志已经醉的不行了,大实话脱口而出。

赵林最不缺的就是钱,大手一挥道“有诗就能印。”

一顿小烧烤就捞了个诗人身份,不为他们做点什么总感觉少了点什么,第二天赵林就拉着叶尚志出校门去找印刷厂。

找个承接私活的印刷厂真不容易,把整个京城找一遍才找到一家私营的小厂子。这家厂子窝在一个民房里,只有一台机器,加上老板也才三个工人。

和叶尚志的兴奋不同,赵林十分怀疑这几个人能不能胜任这个工作。

诗集封面可是一包红塔山才请到的美术系的大才设计的,要是里面印的乱七八糟就太浪费了。

“放心,我师傅厉害的很,决对不会出错!”一个比六子还小的家伙牛气哄哄的打保票道。

赵林呵呵一笑,掏出订金来。这地方是差了点儿,不过人家正规印刷厂也不可能接他这么个小单子,想换地方也没得换。

文人都耻与谈钱,叶尚志对赵林流水般花钱不闻不问,只是在这些事上积极配合。烧烤啤酒吃着不错,把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诱惑更大。

作品收集的工作更简单,大家手里都有大把稿子攒着,正规刊物版面有限,投稿得中太难。现在有了这么一个把文字变铅字的机会,谁还藏着?巴不得都交给赵林让他快点印出来。

更何况赵林用的可是最好的纸,还花了大功夫做封面,怎么着也不比书店里的正规读物差。

第一册诗集只印了五十册,收录的都是诗社成员的作品。诗作的质量参差不齐,但是人靠衣装,精美的封面和高大上的纸张还是让这本诗集看起来很是诱人。

这本诗集的问世,让京大诗文圈爆了起来。

第五十一章伪杂志

名字变成铅体字出现在诗集里面,格调可比几个人围在一起,在草地上搞朗诵高的多。陈南雁这样的理工脑袋,听到赵林背诗都会情不可抑,其他女生可想而知。背两首诗都能让妹子眼里冒星星,再拿本印有自己诗稿的诗集出来,那效果得好成什么样?

赵林不写诗,但是挂个总编的名字还是没人跳出来不同意的。才华上差了点儿,在背后做个推动者还是不错的。

第一本诗集印出来之后,京大诗文社成员的身份立刻被拔高,外校的学生纷纷表示自己也有不少存稿,希望也能被收录。

几十块钱的事儿,赵林巴不得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参与的人越多,这本诗集的含金量才会越大,而且有了竞争,诗稿的质量才能进步。

“咱们这次算是抖起来了。”叶尚志拿着诗集满面红光的说道“可真是多亏了你啊。”

赵林谦虚道“为人民服务。后面你打算怎么搞?”

“还搞?”叶尚志惊讶道“你抗的住吗?”

“男人不能说不行。”赵林顺着他的话调侃一句,接着说道“我的意思是,咱们接着出,借这个机会把事情坐实。再出个两三本,咱们京大诗文社的江湖地位就会牢不可破。”

“说的也是,这年头有闲钱出诗集的可不多。”叶尚志兴奋道“要是能接着办下去,那帮孙子非得削尖了脑袋往咱们这里钻。”

赵林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哈哈大笑道“内容的事儿就交给你了,我再去趟印刷厂。咱们出半月刊,两周一本连出到放寒假。把京城的存稿都收过来!”

“那可要不少钱。”叶尚志不放心道“而且也没人一本接一本的出诗集,那不成杂志了么?”

“咱们自己人出的这本才是纯种,后面再出就是杂志。”再没人比赵林更懂物以稀为贵的道理了,赵林乐呵呵地说道“后面再收外校的诗稿,就不搞成这个样子了。不然岂不是突显不出来咱们的江湖地位了吗?”

叶尚志道“办杂志得审批,手续可不好办,你有路子么?”

“咱们又不为赚钱,要什么手续。”赵林摆摆手道“每次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