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探索者 (第1/2页)

“热烈祝贺‘天舟’货运飞船发射成功。” 4月29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搭载长征二号f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升空,为2016年的天宫空间站进行了首次补给任务,一共13.5吨的货物,其中有100公斤蔬菜。 之所以没用新远系列的火箭是因为与长征二号f运力相当的新远五号甲也不算便宜,对外报价1.5亿,其实比长征二号f便宜不了多少。 长征二号f是常温燃料火箭,价格也就多几千万,还是支持一下自家航天吧…… 已经在太空里待了近50天的6名航天员吃到了采摘时间不超过10小时的新鲜蔬菜,狠狠为地面点赞。 在天宫空间站也是能吃上新鲜蔬菜的,“天和”核心舱经过了深度改造,有专门的无土培育室,有小白菜、小油菜、茄子、西红柿等等。 但这100公斤蔬菜来自地面,品种更多显然更令航天员们兴奋,下一次返回任务的时候他们也能准备出大概30公斤的蔬菜带回,可以让地面除了科研以外浅尝几口真正的太空蔬菜了。 这也等不了多久了,首批购买了空间站旅游套餐的富豪预计5月10号左右就要上天,就是陈伟张和另一个煤老板,以及老鬼子蓊前择友。 他们将在原云宫空间站,也就是xs-62旅游舱待7天后返回,并且将被带着完成一次出舱。 他们所使用的舱外航天服是真的一次性,报价5000万,利润率100%也不算高,等他们下去了是可以带回家纪念的,很有意义。 5月份还有一次官方发射任务,或者说半官方:嫦娥四号任务。 由于新远的插手,准备由新远五号乙发射的嫦娥四号总体质量已经达到了8吨,着陆器必须重新研制,落到月球表面后将放出去两个巡视器。 着陆地点在鹊桥一个月的密集观测中确定,将在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着陆。 这将是人类首次让航天器在月球背面着陆并考察,最大的特点是借助了中继卫星进行通信和导航,这才能一探月背的真面目。 此次嫦娥四号任务的着陆器重量达到了3.4吨,搭载了航天局重量150公斤重的玉兔二号月球车,以及420公斤重的新远的“探索者”型机器人。 没错,是机器人。 “这个就是……探索者?” 林炬迷茫地看着空白场地上的丑陋机械八足蜘蛛。 在当初系统商城开放的时候他顺手买了月表步足式机器人的技术,然后交给工程师们搞月表探测器,结果就是个大蜘蛛?别的不说这玩意太丑了吧? 工程师们向他解释:“别看探索者一型长得……其实也挺不错的,性能也很好,它最快能在月球上每小时移动3000米,而玉兔二号一小时也才200米,探索者一型强太多了。” “这么快!” 林炬有些不敢相信,哪怕是在月球的低重力环境下能做到爬这么快,电池真扛得住? 他刚刚已经看过数据,探索者可没有什么黑科技电源,就是很普通的镍氢电池,最长连续活动时间150分钟就要会着陆器用超大面积的太阳能板阵列充电,或者说自己背上的折叠小太阳能板。 2.8吨重的着陆器除了使用航天局传统的折叠式太阳能板,还额外装了很多块太阳能电池板,准备用探索者搬出来放好,以作为充电源。 当然探索者也有核电池,那是一块最大功率只有可怜的20w的rtg(同位素电池),以同位素衰变的热量发电,功率只够保证芯片组工作以及通过热量维持关键部件温度。 玉兔二号也有,但是功率更低,就5w。 这两型同位素电池都是航天局提供的,技术都差不多探索者的只是放大了一些,凑合用用就行了。 阿美将在几年后发射的“好奇号”火星探测车,那台45公斤就能提供140w功率的核电池才真的让人眼馋,不过新远也快要有了,程南开说这就是个小玩意,年底之前就能制造出50公斤提供280w功率的大家伙,效率非常高,已经能满足很多航天器需要了。 当然在这之前,探索者还是得想办法节能。 工程师:“探索者的移动方式有两种,一是爬行,但这是负重或者工作的时候采用,每秒能移动0.3米左右,但非常消耗电能,八条机械腿运转起来四十多分钟就没电了。 第二种是节能又快速的赶路模式,以跳跃方式行进,八条机械腿只需要提供200公斤的弹跳力就能跳得很高很远,在空中依靠各个方向的机械腿调整重心安全落地,一次弹跳滞空约1.22秒,前进2.48米,每完成一次弹跳蓄力到下一次弹跳花费3.2秒,一分钟前进46.5米,一小时前进3000米没问题。” “电池能撑这么久吗?” “在保证30分钟科研任务以及往返的情况下,240公斤的蓄电池能保证800次左右跳跃,前进约2790米。 如果以着陆器为充电站那么活动范围就不能超过1500米,当然也可以让探索者用自己的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