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新飞船 (第1/1页)

一只手按住了他的肩膀。 “让你去还不高兴?组织上选择你那是重视你,搁10年前能有这好事?就算是联盟人都做不到,再说了,这又不是让伱去旅游,是为我们寻找工作方向!” 说话的人是黎玺,他来航发委是求援的,长征五号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新长征五号将使用的yf135发动机就不说了,准确的说应该叫yf135k,是可重复使用版本,六院说最早2018,最晚2019,能赶在长五2020首飞之前搞定。 由于使用新的6米直径箭体,长五的箭体技术难度还是蛮大的。 7台yf135,起飞推力2600吨,重量2000吨,这个数据放在6米直径的箭体上就意味着火箭的高度会很高,结构得再度加强。 更别提还要做通用cbc,让中间芯级还要承受两边各2600吨的推力,可以想象至少连接机构要全新研发了,而且一定是相当的强大才行。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长征五号怎么回收? 稳妥起见当然是继续支撑腿回收,但是佘院士前几天找到他说,支撑腿回收可行性能通过,但是要考虑未来的项目。 未来的项目当然就是未来的可复用超巨型火箭长征九号了。 起飞推力一万吨,吊打全球一切火箭,近地轨道运力300吨,可以打一整艘登火飞船的那种! 长征九号的回收方式就不能用支撑腿垂直回收了,太高大太复杂,理想的方式就是像新远二号一样想办法托住格栅舵,回避掉高度问题,而且还有更大潜力。 但格栅舵回收……怎么说呢,何倘听到的时候一脸“宁可去死”的表情,并声称八院太忙了让他登月之后再来找…… 没想到蹭个会,居然蹭出了大新闻? 在下面开始吵吵嚷嚷的时候大佬及时让众人安静,温和说道: “这个太空进修呢其实也带有那么一点点奖励意识,不过本次选拔上去的人才都在各自领域做出了突出成就,他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也完全值得这样的奖励; 同时他们回来后也是要被委以重任,更加努力地带领华国的航天事业前进!上级和我交流了很多次,意思是同志们不要带有什么心理负担,这本来也是我们向太空迈进所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 大佬说完就坐下了,示意众人发表自己的意见。 林炬“唰”地一下举起手: “那个,我想问一下,倡议书既然是在航发委内部先公示,是不是说载人飞行任务也是由航发委决定呢? 如果使用h1型航天飞机的话,新远依然为航天飞机和组合体开出3.5亿元的最终报价,如果是拼座的话价格会有所浮动,坚定号坐满10人的单座票价3888万元,不包含训练费用,这个价格应当是非常优惠的。” “……” 一众委员都没想到林炬反应竟然这么快,而且直接就开始推销自家的航天飞机了。 不过就目前而言,航天局还真缺少廉价可重复使用的载人手段。 目前航天局规划的手段只有新一代载人飞船,配合新长征七号的方式。 得益于六院增加的经费开设了yf100k批量生产线以及津沽火箭制造基地大扩产,长征七号的成本居然从6台yf100k的6.8亿元降到了10台发动机版本的3.9亿元。 为大量发射任务建设的批量生产线在降低成本上非常恐怖,这可是近地轨道运力20吨的火箭,区区3.9亿元是真的便宜。 一级半(助推器算半级)可重复使用还能为长征七号降低约67%的成本,一发长征七号可重复使用15次,可以让单发成本降到1.55亿元。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造价10亿,每一次复用需要挂载新的服务舱,15次发射后平均成本就只有1.13亿元左右。 最后实现每一次发射任务花费约2.68亿元,坐满7人后每个人花费3828万元左右。 够便宜了,比神舟飞船的四个多亿便宜了几乎十倍,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租用团结号发射6个航天员都平均每次发射都要5830万,降低了约34%的费用。 就算是新远宇航又推出了量大管饱的坚定号,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也是可以拓展的啊! 如果学坚定号那样彻底摒弃货舱,全部改为载人,新一代载人飞船能坐11个,单价2440万,比新远公司还便宜! 而且这些都不是远期设想,而是打算在2017年左右就实现。 上级在讨论如何送专家们上天的时候就已经详细地了解了这个方案,在确定明年就能用自家火箭和自家飞船便宜地送人上天以后,才决定了发表倡议书。 大佬已经得到明确命令,今年可以使用外包的方式进行进修任务,但明年就必须用飞船了。 4亿的预算也是卡着这个方案的3.9亿制定的,而且上级要他们想办法把成本再降低一些。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