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不可能再快 (第1/2页)

核动力版本的h2,也可以称为h2n(n为原子动力首字母),用途非常多元化。 首先是预想中的地月往返,当初因为nape的超高指标基地对能否按期完成信心不足,所以h2n是xn90飞船的后备,可以直接从地球发射执行登月任务。 第二就是和h2m一样,辅助进行前进号空间站的建造任务,这个任务上除了动力不同与h2m完全可以发挥同样的作用。 第三,就是设想的无人太阳系内运输工具了。 h2n地面最大起飞质量是135吨,实际上如果在太空中继续装载货物或者外附载荷舱可以达到180到300吨的质量,由三台a100推动的话只需要50吨燃料就能前往火星。 这也意味着它可以飞往金星、木星、土星、水星等等很多个行星,执行这些任务时不载人的话可以将20吨以上的载荷(探测器)送过去再飞回来。 由于可以进入大气层,它还能在地球上完成最完备的整修,在近地轨道添加燃料后源源不断的服役。 比如未来的火星货物运输任务,就可以用中小型的廉价发射方式将货物发射上去,再由h2n消耗一点点燃料就可以往返运输,比起大型火箭经济多了。 尤其是在真空中飞行根本不影响航天飞机最要命的机体结构,寿命极长。 三台a100可以提供30吨的充裕推力,如果出发时质量是200吨,完全可以忽略火星与地球的窗口期,往返时间最长不超过200天,最短在120天左右,可以叫做“火星物流特快”了,消耗约25到50吨燃料,运输最多100吨货物。 50吨液氢差不多500万元,如果能在月球批量制造液氢那么将它们送上太空的价格也很便宜,h2n太空飞行也不怎么需要机体维护,性价比高到吓人。 当然,这种高强度服役还得经过严谨的试验以后才能进行,核动力技术对于新远来说也是极为困难的。 a100和nape都属于未来技术,即使能在当下生产出来也需要极多的技术攻关,成本和产量都无法达到设计它们的年代应有的水平。 很多先进的加工方式这个时代并没有能力实现,虽然通过半手工制造和增加成本的方式也造出来了合规的部件,但究竟能不能达到要求的可靠度也需要长期的试验。 这也显示出了基地的局限性:随着掌握的技术更加朝前,即使基地的加工水平在世界上都属于最先进行列,依然会感受到困难。 所以即便是现在,青山基地在已经开始nape样机试制的情况下都不敢保证一定能顺利在预计时间之前完成。 不过林炬并不急躁,因为即使以新远的传统宇航技术水平,也足够在世界上领先很多年了。 就比如长征十号登月任务使用的新一代载人飞船和着陆器,和sls计划技术水平就在同一档次,从技术路线上来说甚至还停留在阿波罗计划时期。 新一代载人飞船的命名也征集完成,根据曙光计划的历史渊源以及网络投票,最终决定命名为“曙光”飞船,以呼应曙光计划。 曙光飞船造价比起神舟飞船来说差不多,但乘员数量和技术先进程度都上升一大截,还可以重复使用,已经被确认为神舟飞船的接班者。 曙光飞船目前定了甲乙两个型号,甲型就是初始型号,可以携带3-4名宇航员飞往月球,也可以小小改动后变为7座承担近地往返任务。 乙型则是当初设想的近地多载人版本,可以搭载11名乘客,服务舱也大幅缩水,专为近地往返设计,将单人发射成本降低到2000万左右。 甲型已经通过验收建造了两艘,乙型进度也是飞快,预计今年通过验收。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长征十号遥二火箭使用的曙光二号(一号是首次载人的飞船)飞船经过重新整备后还会继续服役,直到用完寿命为止。 …… “再快一些,再快一些,能做到吗?” 在克莱尔甚至带上了些许隐晦祈求的目光中,波音的sls系统负责人肯·希尔斯坚决地摇了摇头,然后轻声解释: “局长阁下,波音已经对sls倾尽了最大的力量,我们还要几乎同时期保证fats计划以及其他的宇航项目,之前我们对您说第二枚sls火箭8个月时间真的是极限了,不可能再快。” 现在的naca不是以前,虽然依旧保持着对太空的绝对领导力,但绝大多数制造能力依然在老牌军工复合体手中,sls火箭的主要承包商就是波音。 当长征十号遥二火箭在琼州竖起时,克莱尔简直不敢相信。 6个月,6个月一发超级火箭! 而且根据披露的发射任务,这一次还将验证着陆器和上升器,除了不载人以外几乎就是一次登月任务的高真实度预演。 也就说假如casa的局长胆子大一些,或者说打算冒险一些,那么下一发火箭宇航员就不用绕月飞行,而是可以直接登月了,毕竟前置条件已经完全成熟!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