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外聘 (第1/1页)

<b></b>所以某些角度来说富兰克·杨一直持反对态度是没有问题的,他之前在阿美工作时就见证了数个大型加速器是如何产生巨大财政负担的,所以他们宁愿去支持lhc,反正理论成果这东西确实是全人类共享。 然而或许是国内的航天上的节节高歌给予了他信心,富兰克·杨转变立场与吴云峰站在了一起支持加速器建设,其影响力不容小觑,很多做决定的领导就吃这一套。 林炬也火起来是因为他声称要拿出100亿支持tepa建设,国内很多企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也陆续跟风宣布要出资捐款,目前媒体统计到的宣称额度就接近200亿元。 而全国的地方科研院所和高校最开始持观望态度,毕竟这种提议也不是第一次发出,但当声势越来越浩大且上面没有表示明确反对时,他们也加入了进来。 不断有高校的重要人物通过媒体发声表示支持tepa建设以及开始宣传加速器的好处,而就在这个时候高能物理所得到授意宣布:要在9月27日召开面向整个科学界和学术界的扩大讨论会议,地方科研院所也立即派人动身前往。 本来抱着试试看想法的霍金彭罗斯等人见到tepa真的有变成现实的趋势,也开始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从全世界摇人。 在23日高能所宣布召开会议的时候全世界的各所名校、研究所几乎绝大部分的学者和科学家纷纷响应,通过高能所对外发布的渠道申请到了参会资格,准备前往华国的行程。 虽然这些都是尖端学科的高级人才,但他们中的大部分几乎没有在前往华国时遇到任何阻碍。 一方面是需要加速器来突破现有理论框架的科学家本身研究领域就不敏感,远没有应用型科学家那么要紧,二则是其余各国明面上都对tepa计划表示了大力支持,各种赞扬的话成篇出现在报道上。 任何人都知道巨型加速器不但耗资巨大,而且几乎不会产生当下能够用得上的科研价值,理论成果反正都是全球共享,有什么理由去阻拦tepa实施呢?别人建这东西就是越大越好。 tepa的支持者们中一小半是真心,一大半都另有目的,但毫无疑问tepa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支持。 整个国内科学界也极其兴奋,因为已经明确表示将参会的外籍科学家就数不胜数,甚至包括了很多的诺奖学者,可以想象的是未来几天国内科学界含金量将会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举办一个交流会都特赚大赚。 在京城的叶长思和程南开除了整天与高能所的人交流,其余时间就是不停地去迎接到来的着名学者和科学家。 “迈克尔·科斯特利茨。” “您好您好……” 迈克尔·科斯特利茨,去年与其余两位得主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理由是“理论发现拓扑相变和拓扑相物质”,迈克尔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阿美人,正值壮年。 虽然一般人都不能理解他们的研究领域,但总体上可以划分到凝聚态物理,也是一项高度依赖对微观认知的学科。 之前高能所打算推进cepc和s时外界其实并不太看好,他们认为这两个项目投产后也无法突破标准模型,这也是富兰克·杨反驳的一个很大理由。 tepa就不一样了,300万亿电子伏特能级,理论上打破现有壁垒绰绰有余,所以才能轻易得到了全世界科研界的支持。 “吴,我知道你,如果tepa真的立项,我会尽一切努力帮助你们甚至就在这里工作,它是个了不起的计划。” 吴云峰笑着和他握手,这已经是这三天他接待的第十二位诺奖得主,还有更多人在路上。 送走迈克尔以后他思索了一下,这才惊觉参会的国内外科研人员总数已经突破了2000人,而且全都是各种精英,简直是物理学界前所未有的盛况。 不过最令人欣喜的是上面的态度,在报出最高1700亿元预算时居然没有大发雷霆打回来,而是保持了缄默。 并且在隔一天之后华科院接到要求,总结当前国内基础科学领域薄弱点以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并写一份国内现在几个大型科学项目的发展前景报告。 这至少说明上面在仔细斟酌考虑可行性,立即开始准备起来。 同时他还意外的发现以学术交流名义来高能所的叶长思意外地熟悉这里,很快就几乎融入到了高能所的氛围中,学术领域有非常多独特的见解,就连这几天高能所的很多事务都能提出不少有用意见。 明明比自己还要小几岁,偏偏有种上一辈人的成熟和稳重。 “怎么了?” 叶长思注意到他的眼神问了一句。 “没什么,就是觉得老叶你没进高能所太可惜了,至少也是个院士。” 叶长思笑了笑没回答,转而说道: “……我昨天给伱那个弱力控制论你看完没有?可别给别人看,我也只是猜想,传出去惹人嘲笑。”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