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部分 (第1/4页)

如果换成了是对别人用这条计策,曹老大肯定是连眼皮都不眨的就答应了,但是一想到这条计策是要用在比狐狸还奸猾三分的陶副主任身上,曹老大却又迟疑着不敢拍板了。倒是郭嘉盘算了许久后,忽然开口说道:“丞相,嘉认为不妨一试,一是此计即便被陶贼识破而失败,我军也不过损失一名心腹死士;二是陶贼即便将计就计,反过来设下陷阱伏击我军,我军也不用怕,毕竟陶贼队伍是远道而来,对地形远不如我军熟悉,即便布置伏兵,也未必能瞒过我军的眼睛。”

“奉孝先生言之有理。”荀攸赞同道:“虽然小人军拼命劫杀我军斥候,我军对陶贼队伍的一举一动无法了如指掌,但陶贼想要在十里外的徐州营中搞什么大花样,也不可能不露出一些蛛丝马迹,我军完全可以凭借这些蛛丝马迹判断陶贼动向,及时察觉危险。”

曹老大缓缓点头,道:“那就试上一试吧,失败也几乎没有什么损失,陶贼想要将计就计,我军也只要不中计就行。诸公不妨集思广益,讨论分析一下文若先生这条妙计的细节,尽一切可能诱使陶贼中计。”

众谋士一起唱诺,曹老大盘算了一下,又吩咐道:“对了,交代给曹休,让他负责的斥候细作,给我留心一下徐州贼军的大食与小食时间,我要知道徐州贼军接下来的几天里,早上什么时候吃大食,傍晚什么时候吃小食,越准确越好。”

“主公查此作甚?”程昱惊讶问道。

“不要问,将来你们会明白。”曹老大答道。

注:先秦两汉时代受生产力与生产技术限制,古人都是一日两餐,早饭称为大食,又叫朝食或者饔,是现做现吃的主餐,晚饭称为小食,又叫辅食或者飱,是指上午吃剩下的饭食,严守吃饭时间,所以《论语》中有不时不食的话。军队中也是如此,项羽有一次提前让军队吃饭,就被司马迁记进了《史记》中。

当然了,也有权贵例外,汉律明确规定天子一日四餐,诸侯一日三餐,百姓一日两餐,淮南王刘安因为谋反被叛处流放,圣旨上就专门写明,减刘安的一日三餐为两餐。(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三百零八章 二奸争锋(上)

荀彧所献的调虎离山计第一步虽然最好走也最安全,即便是被陶副主任识破也无碍大局,唯一的关键只是心腹死士的人选,必须足够聪明,还必须足够忠心,更必须得抱着必死之心去诱陶副主任分兵,三者缺一都不可,否则的话,曹军接下来的后着不仅无从施展,还很可能要被奸险恶毒的陶副主任将计就计,反过来重创冒险出战的曹军队伍。

还好,这样的人在别人的队伍里恐怕难找,但是在曹老大的队伍里却到处都是,曹老大召来了几个心腹重臣的子侄和曹族晚辈,刚说了自己要派人出城让徐州军队擒拿,立即就有不少人心领神会,曹老大的养子曹真也马上站了出来毛遂自荐,抱拳拱手说道:“父亲,孩儿愿往。”

见竟然是养子曹真第一个站出来请命前去送死,曹老大不仅没有为有这样的儿子而骄傲,还破天荒的有些心中不忍,稍一迟疑间,典韦之子典满、曹老大的族侄曹遵、亲侄子曹安民、夏侯渊之子夏侯尚与夏侯霸等都站了出来,争先恐后的向曹老大请令前去送死,曹真却怒道:“是我先向父亲请令的,你们别和我抢。”

说完了,曹真又向曹老大双膝跪下,郑重说道:“父亲,孩儿愿为父亲前去诈敌,请父亲恩准!”

“真儿,不是为父不想给你这个机会……。”曹老大迟疑着说道:“你此去乃是九死一生,稍有差池。为父可是想救你都做不到,你亲身父亲曹邵本就已经为我而死,你如果再有什么意外,我将来去见你的亲生父亲……?”

“如果孩儿回不来,请父亲替孩儿照顾二弟曹彬,三弟曹�В 辈苷婧敛挥淘サ拇鸬溃骸昂⒍�赘冈缟ィ�歉盖捉�⒍��值芨а�ご螅�院⒍�值芏髦厝缟剑�窀盖准热恍枰�又冻龀枪室獗惶赵艟�忧苣茫�⒍�蝗ァ:稳巳ィ浚 �

良心还没被狗吃光的曹老大还是些不忍。曹真则一再请令出城送死,还威胁说曹老大如果不答应,自己就立即自刎在曹老大面前,流着眼泪拼命磕头恳求。曹老大见曹真态度坚决真诚。感动之余。也难免是虎目流泪,终于点头接受了曹真的毛遂自荐,然后驱散众人。单独向曹真面授机宜。

是夜四更,乘着月黑星稀,曹老大亲自将曹真送上许昌西门,以吊索将曹真与一匹战马放下城去行事,父子二人在城墙上拱手而别,一起泪流满面,两旁曹军文武也是个个落泪,一起向尚无官职的曹真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