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经放宽到三十岁了。”

这会儿再提起来,她似乎觉得有些事不关己了,游学美国,不过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罢了,并不曾奢望的,于是只有淡淡地微笑。

姚琳看她无所谓的样子,继续道:“总公司进行业务调整,其实公司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已经清算了,陈总退休了,其他的人要么分流到其他公司,要么买断工龄拿着补偿金另谋出路了。”

那么他呢?他真的出国去了吗?还有…余芳菲…

接下来忙着会计事物所筹备和家里新房装修的事,几乎占据了她的全部时间,倒省去了她许多无谓的胡思乱想。姚琳真是能干的女强人,也不知是通过哪儿的关系购买了一个经营不善的会计事务所的外壳,又接收了其中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倒连会计事务所注册的手续也减免了。

她还是有些担心客源的问题,姚琳却接了不少客户来,办公室还未收拾停当,大家就成群结队地出去工作了。闲暇的时候,她也问过姚琳,姚琳竟有些尴尬的样子,好一会儿才回答:“还不是那个男人,知道我们开张了,便介绍了一批客户来。哎呀,你不用担心了,只要搞好业务就行了。”

她知道,姚琳和那个男人并没有结束,藕断了,丝还连着。

也不过半年的工夫,会计事务所竟然闯车了一些名堂,在圈子了也算小有名气了。忙起来的时候连饭也顾不上吃,家里的房子早就装修好了,母亲却舍不得放她孤单一人,又照顾了她一段时日,后来还是挂念在北京的父亲,在她一再保证会好好吃饭好好照顾自己的承诺下,回北京去了。

她开始了自由的独立生活,起初还是很兴奋的,想什么时候吃饭就什么时候吃饭,想什么时候睡觉就什么时候睡觉,没有人在旁边罗唆了,也没有人因为她还没有个男朋友而虎视眈眈,日日催促她去相亲了。然而,才过了一个多星期,就失去了趣味,守着空荡荡的房子,渐渐地有些荒凉的感觉,她远离了父母家人,默默地呆在这里,只不过是为了等待那个可能是永远再也不会出现的人,莫不是滑稽而荒诞的戏剧演出,其实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又是夏天了,她出差去上海,倒是很高兴的,曾经几次三番地想要回到读书的地方看一看,却一再地失约,如今终于有这个机会了。

已经放暑假了,校园里静悄悄的,茂密的梧桐树分列在两旁,从树叶的缝隙间隐约可以看见没有一丝云彩的天空,清澈光洁的蓝色,宛若丝绸,平滑荡漾,让人的心也不由得起伏难安。她也曾想象过与旧日里相识的人不期而遇的情形,也许还是会有一点后悔吧?过往的记忆在时间的流逝中,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如果青春可以再来一遍,不知她是否还会做同样的选择。

她只在校园青草地旁的长椅上坐了坐,便离开了,因为承受不了,这美丽的地方已经不再属于自己的那种强烈的失落。从前的宿舍,从前的床铺,不知又换了什么人?她根本无法让时间永远停留。

淮海路上的人并不太多,大概是因为不是周末的关系。她回到现实的世界里来,和其他的女人有着同样的爱好,当然不能错过疯狂购物的大好机会。

偌大的鞋店里只有三个女店员在百无聊赖地出着神,音响里放着不知名的乐曲,全然引不起她们的半点兴趣。幸好一个年纪稍轻点的,沉吟了片刻,似乎有些不情愿地过来招呼她。她最怕在陌生的店堂里被人以贴身保镖的方式推销商品,好象“防贼”的成分更多一些。所以,她冷淡地应了一声:“我可以随便看看吗?”那店员乐地清闲,便远远地站住了。

秋天的脚步还有些迟缓,琳琅满目的柜台上已经摆放上秋季新款了,现在的商家推陈出新可真会分秒必争,生怕让别人抢了先。她很悠闲地检阅着,很快便看中了一双咖啡色的丝绒缎面鞋,轻浅的鞋脸上,只有一个简单的装饰,不是很出众的样式,可她喜欢那质地,喜欢那质地中显示的简单淳朴的感觉,而且鞋跟也不是很高,大概不会超过四寸。

她回头向那店员招手,道:“请问,可以给我找一双37码的吗?”那店员赶紧上来拿起鞋底看了看,笑道:“您真有眼光,这双鞋卖地特别好,就剩下一双37码的了。”摆放在鞋柜上的是一双36码的。

那店员从鞋柜下面的小橱里找出那双37码的,她脱了鞋,试了试,又走了几步,她的脚生地单薄,任何鞋上了脚面,总有一种瘦削之美,显得很是精致。鞋还不错,穿着也舒服,她很满意,便问那店员:“多少钱?不打折吗?”现在到了什么店里都问有没有折扣,习惯了,淮海路的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