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 (第1/4页)

为了一炮打响,争夺气数,王弘毅花了不少时间,问了不少诗人文人,知道这首诗这个世界没有出现过,才一鸣惊人。

片刻,大帅王遵之才醒悟过来,大赞一声“好”

显然正合其心。

这时,群席轰声哗然,李刚就首先起身举杯笑的说着:“大帅,少主有此诗,必可轰传天下,这是大帅的洪福,当是本镇之幸,当饮之。”

“正是,正当如此!”下面应声如潮,连连举杯。

李存义和李承业父子也不得不举杯,心中却是一片沉寂,甚至有些喘不过气来。

诗以咏志,可见格局,这给的压力,就沉甸甸,如巨石一样了。

而在这时,远远角落里的素儿,眸光流动,惊讶的看着台上的王弘毅。

刚才王弘毅气数大变,红气云集,黄气已生,她是看在心中,已经惊疑不定,心中既觉得这应了“潜”字,才有这命格变化之举。

而李承业龙气氤氲,很明显又是得了蜀中地龙庇护,又得了“龙”字。

这时闻到这诗,更是心情漂浮难定,这诗本身就代表着大气数,能集人才,能招贤士。

那,这蜀中潜龙,到底是谁呢?

第四十一章 终定(上)

开明县县衙,自打李氏父子归来后,便陷入到死寂当中,本来温和有礼的李承业,这几日,有些喜怒无常。

向来有威严的李存义,就更让下人小心翼翼了。

与文阳府城热闹喜气情况正相反,自从观礼归来后,李家人皆沉默许多。

这并不意味着,上面发下来的迁县消息便能压得住,只几日,整个县城均已传开,李家,要迁移出开明县了。

一时之间,县城内人心浮动。

夜已深,李存义书房内,却烛光仍亮着。

儒雅的开明县知县,此时正就坐于书桌前,面现倦容。

在他面前,展开着一份文书,上面内容,虽然已经不知道读了几遍,却还是触目惊心,使他感觉好象有剑刺心一样。

“……开明县知县李存义治政宽厚,甚得人心,本镇甚重之,特转为太素县县令,县衙众官可随之。李承业年少有为,特赐正九品营正之职,归属太素县。”

“……燕山都宣武校尉陆忠成和钱信,各率其卫,驻扎太素县,以防长定镇袭击。”

“……任命王彦为开明县县令。”

“……以上任命,立时生效,不过嗣子大典后,再各上任。”

别人或许一时看不出这其中之意,他却一眼便明了,这是大帅不信任自己,想要动李家根基了。

只不过,虽然自己已经作出了决断,但是还有几分侥幸和试探。

自己的儿子,娶大帅义女为妻,这大帅也要给他李家几分薄面吧?

在这大典仪式上,父女相见,多年情分叙上一番,事情便能有所转机,也说不定。

可是大典上反而大帅发出了明显疏远的政治信号,这可是大事,李家的党羽的确盘根错节,但是并不是固若金汤,一旦大帅疏远,那些趋炎附势的人,只怕立刻会散去大半。

目光落在这文书上,李存义再仔细看了几遍,心中叹息不止。

终究还是成了定局。

这时候,门外传来轻轻扣门声:“夫君,给你煮了些银耳粥,趁热喝些吧。”

夫人李张氏声音,从外面传来。

李存义这时也觉有些饿了,略将桌上文书收拾一下,方对门外说着:“进来吧。”

门被推开,一妇人从外面进来,只见她手中有一托盘,上置一小盏香气四溢的粥,妇人轻移碎步来至他面前,将粥轻轻放下,又将汤勺摆好。

这才有些忧心的看向李存义,劝慰的说着:“夫君,公务再忙,也要顾及身体。”

李张氏乃是李存义续弦之妻,也是出身大族,年轻虽轻,却很是贤惠,倒让李存义甚爱之。

“夫人,我知道,这不是最近出了点事嘛……咦,这粥倒是味道很奇特。”端起小盏,轻轻吹一口,润粥缓缓入口,顿时,一股清香,入了舌尖,将他心中郁结之气,顿时驱散。

李存义很是享受的闭上眼,叹息一声,睁开眼,看向自己夫人:“这粥,怎和平常银耳粥不同?”

李张氏盈盈一笑,说着:“这是媳妇寻来的方子,说是去火很是有效,我见了,便要了过来,也做了这么一盏,想让夫君品尝一番,若真是可口,以后我让厨上也学着来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