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绱耍�N侍庠谟冢�姹嚎Х鹊奈兜啦⒉皇悄敲春谩R虼耍�颐强赡芑崴担�鋈讼埠檬且换厥拢���吨钚卸�比从质橇硗庖换厥隆�

最终,人们的观点或观念并未恰如其分地反映其亲身经历。在访问所谓“*国家”孟加拉时,雷从未发现警察拦住行人罚款。他亲眼见到的最坏的情况也就是,警察本应该指挥交通时却心不在焉地叼着烟四处乱转。与之相似,机场海关官员也没有在雷离境时伸手向他索要小费。因此如果你问雷或其他受到特别礼遇的外国客人的感受时,他们会说孟加拉似乎毫无*的迹象。如果我们仅从雷的个人经历推断,所有*问题似乎都没了踪影。

我们不能仅听人们说什么,我们需要看看他们实际做了什么。如果雀巢公司想要知道你对咖啡的真实喜好,他们最好进行“味觉盲测”,而不是只让你填张调查问卷了事。同样,如果我们想要知道孟加拉有多少人在收受贿赂,我们必须找到相应的方法来解决“空谈”问题,并以实际收受贿赂的金额为据作出判断。

调查真相

了解*的“真实”情况的一种方法就是随身携带一个针孔摄像机,装作秘密军火商,看看是否能拍到政客们的罪证。实际上,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联邦调查局就已经采取这种措施了,它创建了一个名为“阿卜杜勒公司”(Abdul Enterprises)的冒牌公司,与一位虚构的中东石油大亨进行交易,包括为其洗钱提供便利。以此为掩护,联邦调查局的探员向参议员、众议员和其他美国政界人士行贿,所有这一切均有录音为证。这一所谓的“诱惑侦查行动”(Abscam Operation)最终获取了5位众议员、1位参议员和众多地方官员的受贿证据,并引发了公众对美国政府愈演愈烈的*现象的一片哗然。

在政府不倾向于进行自我调查的国家,媒体完全可以代替联邦调查局开展真相调查。印度杂志《喧嚣》(Tehelka)于2001年推出了与“诱惑侦查行动”类似的曝光栏目。在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中,两位记者装扮成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一家伦敦公司“西端公司”(West End)的代表,希望向印度军方出售夜视照相机。记者们秘密录下了政府高官和军方领导人收受贿赂及讨论如何支付贿赂金的细节。通过互联网,这些情况被曝光,引发了印度很长时间的震动。丑闻被曝光后,也许是出于报复,《喧嚣》杂志社的办公室屡次遭袭击和搜查,并有数名记者被捕入狱。

尽管这些耸人听闻的方法如此诱人,本书中我们进行的调查研究并没有使用上述方法,也放弃了通过类似方法获得知情人对印度监狱的看法的机会,而是运用经济调查分析工具来揭示*。毫无疑问,这确属挑战,但正如我们在第二章中所要讨论的,再聪明的狐狸也有露出尾巴的时候,而这正给了我们这些猎人机会。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苏哈托的商业王朝

作为总统之子,有多少油水可捞?问问普通的印度尼西亚人,他们会告诉你 “所值甚多”。基于他们在前任总统苏哈托治下的所见所闻,就可以想见苏哈托之子曼达拉·普特拉·苏哈托(Mandala Putra Suharto)足以承担遍布全球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度假房租金、数量众多的豪华车及花花公子所拥有的其他奢侈品。对托米(苏哈托小儿子的昵称)的追踪和大肆报道,众所周知,已经成了当地小报的“招牌菜”,为印度尼西亚的百姓提供了茶余饭后关于第一家庭特权生活的谈资。托米在雅加达开着劳斯莱斯闲游,托米参加一个名流云集的酒会,托米和他最近结交的超模女友在一起……这就是总统之子能享受到的特殊待遇!

托米从哪儿搞到钱为他的豪华车埋单?与苏哈托的其他子女一样,托米是个商人,他的商业帝国的触角延伸到印度尼西亚经济的各个层面,涉及烟草、广播电视、汽车制造等在内的几乎所有商业领域。托米事事都能赚大钱的“迈达斯”(Midas)般的触角意味着他的公司获得了巨额利润,而他也并不羞于从中分红。20世纪90年代中期,据估算,他的个人净资产高达8亿美元。尽管托米的兄长班邦(Bambang)和姐姐杜杜(Tutut)在开支方面并不如他这般引人注目,仍然同样聚敛了大量财富。

托米和其他第一家庭的子女获得的商业成功和巨额财富,是否归功于他们与该国总统——也恰恰是他们的父亲——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呢?普通老百姓肯定都会这么说。苏哈托家族成员都以索贿著称,他们总是想法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