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1/4页)

÷蹩说囊晃徊辉竿嘎缎彰�呐笥眩�颐枪们页扑��案ダ车隆保�浴缎岸窈烂拧返淖髡咛菽贰ざ怕硭顾担�蹩耸且桓鼍哂兴�匦愿竦娜耍�庖残砗退��12岁就沾酒、并从此嗜酒成性有关。他可以非常豪爽,又可能非常残忍。同时,迈克又是斯卡克尔家兄妹七人中最聪明的一个,鬼点子层出不穷,馊主意一个接一个。 1975年10月31日,当西娜·玫盖尔发现玛莎的尸体后不久,迈克跑到“弗莱德”家里,异常兴奋地对“弗莱德”的母亲说:“玛莎被人杀了。他们想要把这件事栽到托尼身上。”这很令人感到蹊跷,因为当时还没有任何人把托尼和玛莎之死联系起来。事实上,在玛莎命案发生后,迈克是第一个向警方报告在9点30分看见托尼和玛莎在一起的人,托尼也由此而成为了本案的嫌疑人。 那天下午“弗莱德”不在家,他到学校参加足球队训练去了。等他回家听到玛莎的事情后,便和往常一样朝斯卡克尔家走去。“弗莱德”在门口被一位穿深色西服的陌生人拦住,告诉他现在不能见迈克。后来人们知道,那天下午,大湖矿业的几位律师已经赶到了斯卡克尔家,那位陌生人可能就是其中之一。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弗莱德”与迈克的友谊不复存在。这也许是因为,用“弗莱德”自己的话说:“在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是迈克杀了玛莎。”

跨世纪的审判(12)

迈克的可疑之处还远不止这些。斯卡克尔家的花匠弗兰兹·维丁注意到,在玛莎命案之后,迈克的兄弟姐妹们对他特别好,“好像他知道什么事情似的。” 至于托尼,1975年12月11日,海伦·伊克斯和杰弗利·拜伦在向警方反映了玛莎和托尼之间的亲昵举动之后说:“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不认为是托尼杀了玛莎。”海伦·伊克斯的母亲也曾告诉过莫克利夫人:“我不觉得托尼会杀人,但是迈克,那就难说了。” 1978年3月5日,迈克开车去纽约温德汉滑雪区,因交通违章、又拒不按照警察的指示停车而被警车追截,最后撞到路边一个电话亭上。迈克被拘捕的罪名包括无照驾驶、酒后开车和超速行驶等。后经家庭律师汤姆·希里丹出面交涉,并如数缴纳保释金后,迈克免受牢狱之苦,但被送进了缅因州的依兰少年管教中心。多年后,人们在萨顿报告中读到了当时汤姆·希里丹就此事找迈克谈话时写的一段手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迈克毫无痛心或追悔之意。他唯一的回答是:‘下次我决不会再让他们逮着了。’” 依兰少管中心是专为有问题的纨绔子弟们开设的,在1978年,年收费即高达3万美元。从那时开始,迈克在这里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治疗和管教中心出出进进,前后长达十余年。但在外人看来,斯卡克尔家的主要目的恐怕还不只是想让迈克的行为变得规范一点。这些所谓中心的严格的保密制度使警方不可能接触迈克,曾有一度,警方甚至不知道迈克身在何处。等到迈克最终结束他的治疗或管教生涯时,他已经30岁出头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迈克从一所大学毕业后,娶了一位职业高尔夫球员为妻。他曾在数位肯尼迪的办公室里做过事,还代表美国国家队参加过一次世界级的滑雪比赛。 对迈克·斯卡克尔来讲,萨顿报告才仅仅是他厄运的开头。1996年2月16日,据当时收视率颇高的电视专题节目《未解之谜》(UnsolvedMysteries)报道,一位自称菲尔·洛伦兹的人打电话给该节目的举报热线,称他于70年代末期和迈克一起在依兰少管中心接受戒酒戒毒治疗达两年,其间迈克曾在一次小组会上当着好几个人的面,坦承他用高尔夫球棍打死了玛莎·莫克利。迈克说他当时喝醉了,他在醉酒的时候脑子里经常一片空白,对自己之所为毫无意识。据说在那次小组治疗时,依兰中心主任约瑟·瑞希也在场并录了音。 1997年,多米尼克·达恩将两份萨顿报告的复印件分别交给康涅狄格州司法部和作家、前洛杉矶警署侦探马克·弗尔曼。后者在自己独立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98年出版了《格林尼奇凶杀案》一书。书中指迈克·斯卡克尔为玛莎·莫克利命案的真凶,并在其重构的案情中认为,莫克利小姐并未在那天晚上的9点50分离开托尼·斯卡克尔,他们一起在斯卡克尔家里一直呆到11点20分,迈克等人从泰利恩家返回。迈克再次目睹托尼和玛莎之间的亲密,怒火中烧,与托尼吵了起来。玛莎愤然离去,但在回家的途中被盛怒的迈克追杀,当场毙命。其间,肯·利托顿刚好来到主卧室的阳台上,他是近视眼,即使戴着眼镜在黑暗中也很难分辨清楚。借着威尔士街的路灯,他隐约看见有两个人影在莫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