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飧鼍俣���揖龆ㄖ匦础端镒颖�ā贰!度嗣袢毡ā罚êM獍妫┰��ǖ浪担�1994年年初,李铎闭门谢客,日夜运笔,在158张宽70厘米、长140厘米的宣纸上,重新写出《孙子兵法》,总长220米。这个规模浩大的书法工程,虽然是分多次写成的,但“字体、书风、气势完全一致,浑然天成”,是李铎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

1997年7月,这套书法作品由解放军出版社结集出版。同年秋,我得到了李铎的亲笔签名赠书。

由于我和李铎同在军旅,所以我们有较多接触交往的机会,但我从来没有直接请他为我个人写过字,倒是有一次别人托我向他讨字,我把话传过去,李铎很爽快地答应并且很快就写好了。李铎的字当然价值不菲,但对于我的代人索字,他分文未取。

同样,我还曾向刘炳森索字,也不是为了我自己,刘炳森也同样分文未取。

刘炳森的书法以隶书、楷书著称于世,同时长于行书、草书。尤其是他的隶书,人称“刘体隶书”,运笔坚实,章法严明,结构工整,疏密有致,欧阳中石曾经评价刘炳森的隶书“规矩俨然而又清灵飞动,既有古源宗法,又有灵犀独慧”。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雍容启功、遒劲李铎、工整刘炳森(2)

我只请刘炳森办过一件事,就是请他为我的故乡江西省南昌县冈上镇月池村题写了“教授村”三字。

《关山月、黄知秋、刘炳森诗书画集》是关山月的绘画、黄知秋的诗歌、刘炳森的书法合集。这是2001年3月31日在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举办的书画笔会上,受邀出席的刘炳森签名赠送我的,当时刘炳森还主动为我写了一幅字“观云立马,横槊赋诗”。

2005年2月,刘炳森因病在北京去世,年仅68岁,很令人惋惜。

。 想看书来

“奇人”王世襄(1)

这位老人,人人都称他为“奇人”。

张中行说,这位老人所治之学是“绝学”,“奇得稀有,高不可攀”;启功说,这位老人是“最不丧志的玩物大家”;董桥说,这位老人的名字“早已经是中国文化艺术精致学问的象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尚刚说,在当代学者中,这位老人是“最通制作、最知材料、最善游艺”的一位,而在通工艺、知材料、善游艺的人物里,他又是“学养最浓厚、最顽强严肃、最富科学精神”的一位。

究竟这位老人有哪些绝学呢?董桥曾经引用一本杂志的结论,说“他是放鸽家,是斗虫家,是驯鹰家,是养狗家,是摔跤家,是火绘家,是烹饪家,是美食家,是书法家,是诗词家,是美术史家,是文物鉴定家,是民俗学家,是漆器家,是明式家具家,是中国古典音乐史家,是中国第一玩家”。

这位“中国第一玩家”,就是王世襄。

2002年2月,我慕名专程来到北京芳草地的一所公寓拜访王世襄。他的客厅约有五六十平方米。虽然很大,但与客厅里琳琅满目的书籍文稿相比,仍然显得狭窄。这套公寓是他用收藏的明式家具“换”来的,而这样的交换,远远不孚王世襄的付出。

王世襄最早住在北京市朝阳门内南小街的芳嘉园。这所房子1914年购入,王世襄就是在这里长大的。提起这个小院,文艺界许多人都津津乐道,因为这里面有着一段传奇。“反右”时,王世襄被戴了帽子,大概是觉得自己独门独院不太合适,就请美术家黄苗子和郁风一家搬了进来,再后来又有张光宇一家搬进。每日见面,闲时聊天,这个小院给许多艺术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文革”中,这些艺术家有的入狱,有的进干校,小院成了大杂院。“文革”结束后,许多人住进了新式的居民楼,但王世襄仍然坚守在小院里,因为他收藏的明式家具有的形制相当庞大,竟然很难搬进居民楼里。

当时,王世襄夫妇就住在这个摆满明式家具的旧房里。花梨木长桌上摆着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紫檀雕花的榻上,就是主人的居处。就是在这个环境里,王世襄完成了多部明式家具的研究专著。这些世界级水平的专著,也使我国的明式家具享誉世界,同时带动了世界硬木家具价格暴涨。但是,这样的小院,防火、安全都成问题。1998年,王世襄将他花费几十年心血、精心搜集的79件明式家具卖给一位香港人,再由此人捐给上海博物馆,他只象征性地收了一点钱。王世襄用这些钱购买了两套单元房,还余下一点生活费。芳草地小区的公寓,就是这样买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