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那一会真是懵了!这两万块钱已经象一座不可逾越的屏障,横垣在她的面前,毫无疑问,卖房子肯定不是她能当家的了。

但孩子的眼睛一定要换!哪怕厚着脸皮把李辉的钱拖一拖再还也要换!哪怕自己为此付出一些什么也要换!第二个孩子一定不能要,如果要了,童童就会更可怜了,如果要了,她这一辈子可能就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结婚已经是一个无法挽回的错误,不能一错再错,生命只有一次,青春和美丽只有这几年。白鹭,你连自己都照顾不好,你自己都混得一塌糊涂,你凭什么要孩子!从和吴亮接触到结婚生孩子,一切都没有周密的计划,一切都在懵懂中就发生了。但既然不该出生的孩子已经出生,既然不该遇难的孩子已经遇难,作为母亲就应该为他负责到底。

吴亮啊吴亮,你也太不是男人了,没有责任的人能叫男人吗?不能把孩子的身体、孩子的利益放到高于一切的位置,这还能叫家庭吗?

她有一种预感,她的婚姻快到头了,她对这个婚姻已经没有信心了!这是一种她从没有过的感觉,有些惊慌,有些恐惧,可又有些激动,有些嗅到新鲜空气的畅快。

那一个晚上,她把自己锁在童童的小屋里,任凭吴亮怎么敲门,她都没有理他。

她一夜未眠,她仔细地把自己这几年的生活梳理了一遍,酸甜苦辣她都尝到了,印象可谓深刻。虽然这个甜来得那样迟,晚来了5年多,可这二十天的春风化雨,让她已经有了顿悟:她的苦难快到头了。那位僧人不是说要5年以后将有贵人相助吗? 5年以后将会四方通达、柳暗花明吗?这不是已经5年了吗?确实,周围的一切都在悄悄发生着变化,苏局那天说了——这是一把天堂伞,看来生就该你用——这是那把可以拯救她,为她遮蔽风雨的伞吗?她的天堂究竟在哪里?

她还从来没有过后台,从来没经历过爱情。但她心中已经有了一些底气,对未来的日子真的开始有了一些准备。是的,在那个难忘的雨夜,他们为什么会有一段这样的对话,要知道,他们可是第一次见面。

“我没有准备。”

“不。你很有准备,你已经准备了好多年。”

苏局,你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五年多的苦难、忍耐都是在为这一天准备吗?你到底是谁?你是那个贵人吗?你是释珈牟尼吗?

第二天一早,白鹭提前去了学校。临走时,她给还在酣睡的吴亮留了一张纸条:“最近学校工作很多,有活动,我要在学校住一阵子。童童的事情无论如何都要做,钱的事情我来想办法,不麻烦你父母了。”

上面有人 十三(1)

暂时什么都不要想,当务之急是这节课,从区里到学校,眼睛可都盯着她呢。她猫在学校那间小小的宿舍里,愣是两天没出来,写出了第一稿的教案《我的好妈妈》。那是二年级教材上的一节课,旋律很好听。但如何教却成了最大的问题。如果用古老的逐句教唱法显然不行,太传统太落后,恐怕村头那些没有文化的老太太都会这样教小孩。人文性就是要结合学生的情感和生活,她想了几个办法都被自己一一否定,太矫情作秀,这应该是一种自然的渗透,强加进去,就变成了渗人……真是书到用时方知少,以前在学校里学得那点教学法早已扔到了九霄云外。哦!还要有趣味性和创造性,还要互动,她就更加迷惑。她一边写一边撕——教学是一门科学,人家比的就是教学过程,你总不能把那首歌事先就学会,像盘菜一样端上去吧?这和文艺演出完全是两码事,要有生成的东西、要知己知彼、要即兴发挥……哎,愁死了!

她在网上看到一片文章,是华东艺术教育出版社华飞文社长写得,题目是《音乐课上的学生创作》,虽然讲得是高中欣赏课,但她仍感到有启发,象什么重在过程的创作,什么降低创作难度的妙诀,什么学生如何体验创作的*……这些理念都让她很有启发。但小学,热别是低年级的同学能运用这种方法吗?

她按照杂志上公布的网址给华社长发了一封求援信。

“尊敬的华老师:

我是一个普通的小学音乐老师,参加工作5年了。由于缺少学习的机会,对音乐教学的目标、方法都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对现在国外流行的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更是一无所知。最近我要参加龙州市的优质课比赛,写了一个教案。心里实在没底,看到您的文章,冒昧向您请教。如果您有时间,请给予批评指正。

附音乐课教案一份。

白鹭

龙州市龙南区桑山小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