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页)

远处那三名公子看着这群人,其中一名公子说道:“何公子,你爹是县令,就没听到过有没有朝廷派来的大官吗?你看这排场,那两层楼船可不多见啊,我也只是在扬州见过。”

“嗯,这群人非富即贵,你看那妇人高贵清雅,准是朝中大官命妇。你们说说看,他们来这上元县做什么?”另一个青年说道。

何公子两颊肿胀,说话支支吾吾,听也听不清楚,但他已经吃了亏,回到家中一定要问清楚,自己可不能白白地吃了这亏,上元县的长江帮和牛首山的牛王寨他都有认识的人。

武清自是不知道三个青年并没有像表面那么害怕,其实也想想,这年代,谁怕谁啊,谁服谁啊,都是心高气傲之辈,不是打两下就能服软的。

走进了城墙破败的上元县,完全看不出这里曾经是繁华的金陵。城中荒草处处,沿着秦淮河南岸一路行来,风景优美,有百姓在岸边中了菜,正在浇灌,可见曾经闻名的秦淮河酒浓笙歌浅唱低吟的场景已经成为了烟云。

众人经过一处巨大的废墟,只是这废墟上矗立着牌坊,上面书写着“乌衣巷”三个古篆字。武清一愣,这就是传说中的乌衣巷吗?曾经东吴的军营设在这里,因穿黑衣称之为乌衣巷,后来东晋的王导和谢安两大家族便住在这里,子孙被称为乌衣郎。

只是,如今成为了废墟,只有那残破的牌坊上三个字说明这里曾经的地名,曾经这里也曾辉煌过。

此时日头西斜,洒下余辉,落在乌衣巷的废墟上,让人倍感萧瑟。几只燕子低飞盘旋,而后飞进了几家低矮的房屋中。

武清不禁低吟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时,秦淮河边正有一女正自捣衣,听到之后,不禁浑身一震,站起身仰头看向了武清,一张绝美的脸映照在夕阳之下,仿佛被涂上了一层金光,神圣不可方物。

第九十章 县衙风波

武清自是不知道曾有这么一个女子注视过他,如今天色渐黑,他们只能先住一晚客栈。

秦淮河畔,曾经酒肆林立,秦楼楚馆多不胜数,达官贵人也多在这些地方置宅,方便游乐。如今虽然不复往日繁华,但客栈和酒肆的幡子依旧在两岸孤零零地飘荡。经营状况不好,所以武清一伙几十人便受到了掌柜非常热情的欢迎,武清看着那掌柜湿润的眼睛,不禁大为感叹。

武清陪同武氏用过餐后,便出来游览秦淮河夜景,前世每每读到十里秦淮时都曾经无限向往之,那秦淮八艳的艳名更是传至后世都让无数的骚客们缅怀不已。

此时秦淮河两岸酒家升起彩灯,沿着秦淮河两岸,就可以看到无数的彩灯,仿佛昔日的繁华再现。这里曾是皇都,甚至几百年后,也成为了皇城。此地人杰地灵,山清水秀,只是隋唐以来皇帝对这个地方的故意贬低,使得这里逐渐衰败。

但即使如此,到了晚上也难掩其昔日的繁华。这里没有长安和洛阳规矩,这里不用夜晚关闭坊门。劳作了一天的金陵百姓和世家公子哥们便来到了秦淮河岸,听听小曲,喝喝小酒,光棍们在那秦淮河中小船中掏几枚铜钱,可以摸摸女人。这些都无不说明,昔日秦淮河上的繁华。两岸的楼台上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姐儿们更是对楼下行走的公子哥们频频示好。

吴侬软语,都让那些不识女人味的小伙子们骨头酥了半截。

这就是江南,这就是曾经的金陵,好地方啊!

武清沿河游览,身后跟着的是武一刀,这和尚如今果然是当和尚上了瘾,武清叫他须发,他反而嘿嘿一笑。

“大叔,须发吧,正好可以娶妻生子了。”

武一刀知道武清是真心为他好,如今条件也成熟了,在这个地方即使自己蓄了发变回原来的模样,也是没人认出来的,可他的心已经淡了。以前过着刀头舔血的日子,任侠仗义,狂放不羁,错过了那个心中的女子。如今成了和尚,几年来研习佛经,竟然有一种通达天心的感觉,尘世的恩恩怨怨似乎放下了不少。

“公子可是要给洒家介绍哪家女子了吗?”

武清一笑,说道:“大叔觉得玉儿怎么样?”

“玉儿?很好的姑娘,持家有道,谁娶了她是很幸福的事情。”武一刀夸赞道。

武清一喜,转身看向武一刀,“这么说,大叔你同意呢?”

“公子,洒家可没说同意,哈哈哈。”武一刀不禁笑出了声,声如洪钟,引得周围百姓围观。

武清泄气,道:“就知道大叔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