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部分 (第1/4页)

张昌宗嘿嘿笑道:“荣华富贵你都不想要?你知道我现在是什么官职?告诉你吧,你弟弟我如今是云麾将军,左千牛卫中郎君,比你高吧?”

张易之哭笑不得,但他不得不承认,或许张昌宗这样振兴家族也是对的,“好吧,你在宫中多为家中考虑就好,阿母还得有人照料。”

“这可不行!”张昌宗顿时反对,“我可给圣上说了你之才能胜我十倍,她才召见你的,这不我才能出宫呢。走吧,这就跟我走吧。”

张易之盯着张昌宗,而后顿时泄气了,这个弟弟在众兄弟中可以说是相貌最为俊美的一个,可如今还是孩子脾性,只怪平日里太宠着他了。

母亲阿臧倒是没有反对,能够得到荣华富贵,这比什么都重要。可是儿子没有攀上魏王,这让她有些失落,因为如今在大周的贵妇圈中,魏王武清之名是如雷贯耳,也不知是谁传出的,说是武清的那活儿是常人的三倍大,有的甚至说是五倍,更有的说是比驴的更长更粗。总之,每一个神都的贵妇都有一个心愿。

就在这一天,中书起草诏书,张易之拜为司卫少卿,并赐张易之和张昌宗位于修文坊宅院一处,赐锦缎五百匹,赏赐仆人婢女数十人,并赐予车马以代步。与此同时,追尊二人亡父张希臧为襄州刺史,封张韦氏阿臧为太夫人。

如此诏令,令百官震惊,而二张为女皇新宠也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且张昌宗也彻底把太平公主的嘱托忘得一干而金。

武清对于二张入侍也是没有办法的,他又不能把太平公主给废了,除了把愤怒发泄在太平的身体上外,他也开始着手准备整顿东北边疆,安东都护府,安倍都护府和单于都护府。他在天官找到了三个都护府将领官员名单,随即便挑选出了两百人进行集训,而后把这份名单送往宫中。

纳言娄师德准备回归河源军,因为春耕要开始了,他这河西屯田使必须得抓紧了,临走前,他得向女皇告别。

女皇命张昌宗和张易之只在初一、十五进宫侍奉,所以女皇依旧非常勤政,但身体显然不比以前,大多数奏疏都基本上由上官婉儿初判后再由女皇审查,若出入大,女皇改之,其余则维持上官婉儿初判。

女皇正在看武清递交 第 344 章 训名单,上官婉儿的初判认为“北方突厥不时侵扰边州,应减少名额。”女皇认为上官婉儿太过谨慎,于是便改为“准许!”

这个时候,只是太监禀告,纳言娄师德觐见,女皇十分欢喜,立马召见。

娄师德走进大殿后,其余人包括上官婉儿都到了偏殿。因为娄师德是重臣,觐见女皇定是为了朝中政事,她们为宫中之人,不宜听闻。

女皇看着这个仿佛七八十的老人,其实只有六十余岁而已,都是为国操劳所致啊,她非常感激这位老臣,所以便赐座。

娄师德见礼后,也不客气地坐下,说道:“微臣此来是向圣上辞别的。”

女皇知道娄师德虽是纳言,但他有更大的使职,边疆如今屯田非常重要,所以还离不开娄师德,女皇说道:“真的是辛苦娄公了。”

娄师德的弟弟为代州刺史,是外三品大员,所以娄师德很谦恭,便说道:“微臣一门深受圣上恩德,微臣也只是略尽本分而已,圣上日理万机,才是最为辛苦,还望圣上能够保重龙体啊。”

娄师德其实是一语双关,一方面是劝谏女皇远离男色,另一方面就是说女皇您已经老了,是该考虑继承人了。

女皇是何等人物,自然听的明白,便沉思片刻,却不说话。

娄师德不会明说,见女皇没有回应,便起身道:“圣上,微臣这就告退。”

女皇站起身,而后颤巍巍地走下了高座,说道:“娄公想让朕立谁为太子?”

娄师德心脏骤然跳动,他深吸了一口气,说道:“立谁为太子,此乃圣上家事。”

女皇摇了摇头说道:“娄公此言谬矣,太子为储君,是大周朝国祚能够延续下去的保证,朝中百官皆有责任推荐,特别像娄公这样的威望之士,更应该辅佐朕,挑选出合格的继承者。娄公尽管言说,朕恕你无罪。”

娄师德躬身深施一礼,缓缓说道:“在没有接触到魏王之前,微臣以为陛下的亲子或许是继承皇位的最佳者,至少能够保证整个国家不会出现太大的动荡,百姓才能避免颠沛流离。微臣在神都这段时间,经常与魏王殿下讨论治国和治军,微臣深受启发,微臣之才能不及魏王之万分之一也。圣上,若有时间,可以读读魏王的《哲学理论》和《帝国之路》,相信您会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