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部分 (第1/4页)

日晚,酒后失足落水,溺毙而亡,尸体被所谓的路人发现,打捞上岸送回老家,结果半路上又遭遇山贼,尸体消失无踪。

原告失踪,此案便无法在进行下去,因此陆宰虽然心中怀疑,但也只能不了了之。

这件事情里面疑点太多。首先冯健身上有伤,妻子又被人抢走,一心想要依靠官府救回妻子,怎么可能喝的酩酊大醉还落入水中?

第二,就算冯健真的是酒醉落水而亡,那尸身也要经由临安府仵作勘验之后,定名死因,然后才能送往义庄,通知其家人前来认领,怎么可能被所谓的路人从水中打捞出来?还好心的送往冯健老家?

第三,就算真有这样好心的路人,可是这“路人”怎么知道冯健老家的?而且为何会出城之后偏巧遇到山贼?而山贼居然不抢金银专抢尸体?路人也随之消失不见,仿佛人间蒸发一般,在无人知道这路人的下落,连这些事情,也都是得自于冯健落水附近的居民之口的,这些居民是怎么知道的这么详细的?

多年的宦海沉浮,陆宰太清楚这其中的猫腻了。有很多事情明明看似不合理,经不起逻辑的推敲,就连孩童都能瞧出其中的端倪,但从某些人口中说出后,那就是定论,再可笑的事情都变得再正常不过。

就像那句话,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而我信了,这件事就不会错了!

陆宰很想将此事告知秦天德,让秦天德来主持公道。他不是不敢直面范同,关键是冯健已死,他那什么来质问范同?

也只有秦天德能够依仗国师之权,不用任何人证物证,只凭公心而断定讼案惩治恶人,还公道于天下。

他陆宰倒是想仗着秦天德的支持,来一回老夫聊发少年狂,不过对方是右相范同,他“狂”不起来,而圣贤之书的教导也不容许他“发狂”。

不过那时候秦天德似乎遇到了很大的麻烦,他只能将此事延后,等待秦天德处理完手边棘手的问题后,在将此事告知。

哪知道秦天德却因为此事遇到了刺杀,累的贴身侍卫苏子牧身亡,秦天德主动问起陆宰冯健一事,从而知道了整件事情的起因经过。

还有些弄不明白的就是真冯健的血书如何会落到耶律崇的手中?真冯健究竟死在范同手中还是死在耶律崇手中?那封血书究竟是真冯健自愿书写还是在耶律崇的淫威下,死前被迫所写?

这些问题秦天德已经不想弄清楚了,反正耶律崇和范同一个都跑不了!

“官家圣明,老臣绝不知此事,想小儿一向乖巧懂事,心地善良,又怎会做出那种强抢民女之事?老臣更是添为宰相,怎会知法犯法,杀害原告?”范同脸色大变,连忙向赵昚辩解道,他想不明白秦天德为何一上来就对自己发难。

早就得到了史浩密报的赵昚脸上不露声色,看了看傲然挺胸的秦天德又看了看一脸委屈的范同,轻声问道:“范卿家,这么说是国师构陷于你了?”

赵昚一句话问的不轻不重,不过却在范同心中惊奇了轩然大波,令得他骇然无比。

这是官家也要对我下手么?不然为何要从中挑拨?范同心中慌乱,连忙解释道:“臣不敢,臣只是怀疑国师被人蒙骗,误会了微臣。官家您也知道,国师大人在临安城中颇有盛名,当日天街遇刺后,百姓自发护卫,组建国师大人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而且国师大人心系黎民,说不定有那鄙陋粗贱之辈故意在国师面前搬弄是非,令得国师大人误会微臣,求官家主持公道,求国师大人明察!”

范同其言可诛!

这是赵鼎、胡铨、史浩等人此刻的第一反应。

秦天德如今最让赵昚忌讳的就是范同所说的这件事,大臣在百姓间的声望太高,对大臣来说未必是什么好事!尤其是京城百姓,若是百姓只知其臣而不知其君,君王该有如何作想?

范同搬出此事,为的就是让赵昚忌惮秦天德,驳了秦天德参劾他的奏本,当着满朝文武之面拂了秦天德的面子,从而让他逃过一劫!

果然赵昚迟疑了,目光变得闪烁起来,看得赵鼎张浚等人心中担忧。

他们早就想除掉范同这个叛国求荣的家伙了,只不过他们也都知道范同对于秦天德的作用,秦天德暂时不能动他,今日秦天德上来就参奏范同,这让他们心中惊喜。

胡铨与他们不同,他很清楚秦天德为何敢对范同下手,就在昨晚,当他得知秦天德要将西辽二皇子耶律崇交给金人后,就明白了。

范同的作用是监视秦天德对金人是否忠心,那么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