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部分 (第1/4页)

铨这帮大臣,与秦天德关系密切。

此刻听到蒋芾对他的决定提出异议,不由得心中不悦:“蒋卿家的意思是,我大宋今后都不能对金开战,都无法收回祖宗留下来的基业么?”

“臣不敢,臣绝无此意!”年轻的赵昚如今有了帝王的威严,蒋芾顿时跪倒在地,“臣只是不希望百姓好容易得到的安泰局面就此毁于战火之中。”

“官家,蒋大人他绝非畏惧金人,只是北伐之事事关重大,是否应当征询国师大人意见?”胡铨终于按耐不住,也开口了。

他很清楚自己这句话会带给秦天德怎样的麻烦。秦天德与赵昚之间的关系愈发的恶劣,最近一年来秦天德以身体不适为由,已经很少上朝,似乎是要避开与赵昚之间的争执,而他这么一说,恐怕又会引起赵昚对秦天德的不快。

可是现在没有办法,他与蒋芾心中想法相似,都认为眼下不是对金用兵的最好时机,夏金之战未必就是秦天德口中所说的金国内乱。

果然他的话音落下,赵昚的脸色更加的难看,眉头紧皱,双眼飘忽,似乎想到了什么,一言不发。

选徳殿内顿时陷入了一片死寂中,在无人敢开口,就连蒋芾也一直跪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

约莫一炷香的工夫,赵昚的脸色恢复了正常,转向胡铨:“朕倒是忘了,如今还是国师摄政辅国。像北伐此等大事,若是他不同意,哪怕朕再坚持,恐怕也无法成行,胡大人,是么?”

一声飘渺的“是么”,惊出了胡铨一声冷汗:“官家,臣绝非此意,只是国师大人曾经断定金国将会由内乱爆发,显然是对金国内部有所了解。而且国师智计良多谋略无双,必定能替官家出谋划策,所以臣以为此等大事,应当征询国师意见。。。”

“你还记得他的话就好!”赵昚怒哼一声,“国师也曾说过,金人比由内乱,我大宋将会有个一个天赐的良机来北伐灭金,如今西夏攻金,难道不是他口中所说的良机么?蒋卿家,你平身吧。”

蒋芾这才站了起来,无暇双膝传来的疼痛,心中却是思绪翻飞。

他对秦天德的认识不太多,他入朝擢升参政知事的时候,秦天德已经开始淡出朝廷,只是在外地任职时,听说过秦天德的一些事迹。

他对秦天德没有好恶之分,因为秦天德所做之事,有些他是支持的,有些是他不支持的,而且他的年纪和资历,也无法对身为国师的秦天德做出任何评价。

入朝为官后,他发觉秦天德权柄不是一般的大,一个权臣,不但曾经架空皇帝,更是与朝中重臣关系良好,就像现在,北伐这么大的事情,是否进行居然要取决于秦天德曾经的预言。

随着赵昚的话,选徳殿内再次陷入了沉默之中,但第三个例外之人,户部尚书李瑜打破了这份沉默:“官家,诸位大人,如今的症结不久在于夏金之战是否是国师当年预言的金国内乱么?既然如此,将他召来问一问不就行了么,何必在此争吵呢?”

第五九三章 居幕后,布乱局

“姐夫,你到底怎么了,是不是怕了官家,为何现在不上朝,天天在府中不务正业。。。朗儿,你少吃点,给小爷留点!”

国师府后花园内,荷塘旁边撑起了一顶类似于后世遮阳伞般的物件,只是大了好几倍。周围摆放着一些大号的冰块,下面摆放着一个木制的圆桌,圆桌上摆放着几个盘子,盛放着各种水果。

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和一个六七岁的孩童正围绕着一盘红色的水果进行争夺,从刚开始用筷子夹发展到最后用双手抢。

在他们对面摆放着一个躺椅,正轻轻的摇摆,躺椅上的秦天德只穿着一个四角裤衩,乐呵呵的看着为了一盘糖拌西红柿争的不可开交的岳震和秦朗。

一个小猪不吃糠两个小猪吃得香!

心里叨念了一句,端起了身旁的一个杯子,里面的液体呈现红色,下面还放着好些冰块,上面浮着吸管,美滋滋的吸了一口冰镇西红柿汁。

炎火的六月,就该这么享受,上朝?有那个必要么?

“朗儿,你娘亲来了!”

“哪儿呢?啊,小舅舅,你太卑鄙了,你竟然被最后的都吃了!爹,你要给朗儿做主啊,小舅舅他太坏了,跟小孩子抢吃的!”

这就是秦天德如今的生活,只有两个字来形容,惬意。

一年半前他就发现,赵昚已经变得越来越成熟了,而且皇权集中已经基本实现,朝中的士大夫们,不知觉间已经赵昚的帝威所慑,习惯于听命行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