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1/4页)

的很深的人,他精通三十六计之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他口蜜腹剑,先给你个蜜枣吃,然后再送你上西天。太丁先重赏了公季,又封他做了大官,当看到公季放松警惕之后,又突然下令将其逮捕囚禁。公季的监狱名字叫做“赛库”,这是他一生的终点。他也许至死都没想明白,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献捷报功,并没有做什么对不起大商的事情,相反却对殷商立有大功,太丁却怎么会如此对他。公季被囚,左思右想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呢?为什么!就因为有一种东西叫做“嫉妒”,有一个名词叫做“功高震主”,有句俗话叫做“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太丁之所以留你,是因为你还有利用的价值,用你去对付诸戎,有十足的把握,而今你把他们都消灭了,我也要消灭你了,因为你的强大令我寝食不安,你的强大威胁到了我的位子!季历毕竟是生得太早了,他没有什么可借鉴的例子,他不知道在他走后的两千年内,有多少人因为那个功高震主而遭到了灭顶之灾。

太丁囚季历数日而不提供食物,季历愤恨交加,终于困死于赛库之中。

五 拘羑里而演周易——文王姬昌之一

周文王,名姬昌,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他的事迹一会再说,这里先说在关于他老人家的故事中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年龄问题。相传这位姬老太爷活了97岁,在位约50年,其13岁生长子姬考(伯邑考),15岁生次子姬发。您看出了什么?我们做道算术题,97…15=?答:82。82就是姬发即位时的年龄。之后的就不多说了,武王伐纣,建国,九十多岁去世,这时候成王姬诵却只有13岁,而且成王还有弟弟……参考诸多史料,总结了两个字:很晕!不过好在有个夏商周断代工程给出了一张年表,算是解决了这个问题,虽然这个工程存在诸多争议,但其依然是目前已知的最可信的,故本书采用此年表进行纪年。

废话说完,故事开始。

上回书,季历受文丁(太丁)的嫉妒和疑忌困死赛库。说来也奇,季历死后没多久,文丁也归西了,他们死在了同一年,即文丁十一年。文丁死后,帝乙即位。

季历死时,姬昌只有十岁,但是别看他年纪小,却很有志气。他听说父亲遇害,十分悲痛,便决心为父报仇。他先把父亲的遗体运回国内,安葬于附近的楚山脚下,但不料泉水冲坏了公季的墓,使得棺材露出了地面。姬昌见后,便对大家说,一定是父亲想要见群臣最后一面。于是命令揭棺,举行了庄严肃穆颇具规模的遗体告别仪式,据说前来瞻仰的官民数不胜数。

不过毕竟是十岁的小孩子,能力有限,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其祖母太姜和母亲太任应发挥了重大作用。

姬昌十一岁即位,整兵于次年即帝乙二年征伐商朝,虽然因为准备还不充分、实力悬殊而一战败北,但也对商朝构成了极大的威慑力。帝乙迫于形势,为了缓和两家矛盾,便决定将其胞妹(一说女儿)太姒许配给姬昌。周国闻讯,当即就接受了。

据说姬昌亲自到渭水边迎妻,当他看到太姒时,惊为天人,十分高兴。但是渭水没有桥,河水很深,大家就想划船过去把太姒接过来,然而姬昌为表诚意,命令大家将船首尾相连,横于江面,作为浮桥,然后姬昌亲自过去,将太姒迎了过来。当时场面十分盛大,此事一时被传为美谈,姬昌、太姒也被称作“天作之合”,整个事件史称“帝乙归妹”。此时姬昌只有12岁,太姒估计也差不多,两位小学生(太姒可能是初中生)的婚礼办得真是很有特色,用现在的话说:太浪漫了……当然更多的要说,太早熟了……

这里先说说太姒(大姒),她生于有莘氏,是夏禹之后,与太姜、太任并称为周室三母,以贤妇著称。她们三个都有几个好儿子。太姜有泰伯、仲雍和季历,太任有姬昌,而太姒有十个儿子,从大到小依次是是伯邑考、武王姬发、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铎、成(郕)叔武、霍叔处、康叔封和冉(聃)季载。其中伯邑考以孝闻,姬发灭商建周,周公旦成了圣人,管叔、蔡叔敢于发动叛乱,其他的都成了各个诸侯国的开国始祖,有的还成了某个姓氏的祖宗。在姬昌治周期间,太姒成了他的贤内助,在姬发即位后,她又成了儿子的坚实后盾,可以说,她是一位贤妻良母,兴周灭商也有着很大的功劳,只是这种功劳掩藏其后,鲜为人所知罢了。

太姒简介完毕,我们从姬昌13岁说起。

姬昌13岁,发生了一件大事:长子出世了,自己当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