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1/4页)

太史伯阳父说:“那是荧惑火星,是上天在警示大王。”

宣王说:“孤赦了犬戎之罪,罢兵休战,将弓矢焚烧,令国中不许造卖,如何?”

伯阳父答:“臣夜观天象(经典语句),其兆已成,好像在王宫之内,不是关外的弓矢之事。‘月将升,日将没’,指的是女祸。”

宣王不悦,说:“姜后主持后宫,很有贤德,女祸何来?”

伯阳父又答:“‘将’字指的不是现在,只要大王用心修政,自然逢凶化吉,弓矢不必焚烧。”

宣王半信半疑,退朝还宫。

在后宫,姜后告诉宣王一事,此事《史记》有载。

说的是,夏后氏衰落的时候,有两条神龙降落到了夏帝的宫廷,夏帝不知所措,便进行占卜,结果是要把它们的唾液藏起来才行。于是夏帝虔诚地祷告,两条龙就跑了,只留下了唾液。夏帝将唾液用金盘藏起来。后来这个金盘传到了商那里,最后又到了周这里,期间从来没人打开过。等到厉王末年,偷偷地打开了,结果唾液流到殿堂上,怎么也无法清除。厉王于是命一群*了衣服的女人对着唾液大叫。那唾液变成了一只黑色的大蜥蜴,爬进了厉王的后宫,最后碰上了一个六七岁的小宫女,结果这个宫女成年后即怀孕了。就在宣王听到儿歌的那一夜,这个宫女生下了一个女孩,因为无夫生子感到害怕,她就将那孩子扔掉了。

宣王一听,当即想到:这就是女祸!宣王问孩子扔到哪里,宫人说顺着水漂走了。

宣王次日将此事告诉伯阳父,命其占卜,伯阳父说“妖气未除”。宣王很不高兴,立刻下令:“挨家挨户给我搜,不管是死是活,一定要找到女婴。举报有赏,知情不报或者藏匿的全家处斩!”然后命上大夫杜伯督管此事,同时命下大夫左儒沿街巡视,不准造卖山桑木弓和箕草箭袋,违令者斩!

镐京城中人闻令无不遵守,但是城外的乡民却不知道此事。

第二天,有个村妇抱着几个箕草编织的箭袋进城买卖,后面跟着他丈夫,他后背正好背着山桑木弓十来把。两口子还没进城,就被司市官撞见了,大吼一声:“拿下!”手下人见领导发话,迅速将村妇擒住。后面的丈夫见不对头,扔下桑弓就往回跑,终于没被抓住。

司市官告之左儒,左儒一想,此事正对童谣,檿弧箕箙和妇人都有了,那个男的也就无所谓了。最终结果,妇人被斩首,檿弧箕箙被焚烧。宣王很高兴,以为童谣已应,无事大吉了。也便暂时忘了女婴之事。

那女婴就是褒姒,以后再说。

宣王诛杀了村妇,心中坦然,也没有商议太原发兵之事,但宣王好武,却闲不住,只忍了一年多就又开始用兵了。

宣王四十一年,周军攻申戎,取得了大胜,但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是他十年来取得的唯一一场胜利,也是他这辈子的最后一场胜利。

宣王四十六年,宣王梦一美女进犯斋宫,干扰斋禁,捆了七庙神主。宣王惊醒,密诏伯阳父解梦。伯阳父又提起了童谣之事,宣王说:“不是诛杀了妇人解了此语吗?”伯阳父答道:“一村妇何关气数!”

宣王沉吟不语,忽想到当时是杜伯负责查访女婴下落的,便在第二天朝上问杜伯:“妖女消息呢,怎么这么久了不回话?”

杜伯奏答:“妖妇已经正法,童谣已经应验,臣怕搜索不休惊扰民众,所以早就把此事中止了。”

宣王大怒:“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早说?你分明是不把本王放在眼里!如此不忠,要你何用!来人,推出去斩首示众!”

百官闻言,面如土色。

忽然,一位官员走出,拽住杜伯,连呼:“不可,不可!”

宣王一看,是杜伯的好友左儒。

左儒叩首奏说:“尧有九年之水,不失为帝,汤有七年之旱,不害为王。天变无常,怎么能信谣言。我王要杀了杜伯,臣恐国人将妖言惑众,外夷听说后,必定会造反的。请我王三思。”

宣王大声说:“你为了朋友而违背我的命令,是重友而轻君!”

左儒说:“君是友非,则当逆友而顺君;友是君非,则当违君而顺友。(原话,名言)”

左儒接着说:“现在杜伯并没有罪,不该问斩,我王如果杀了他,天下一定会认为大王不明。臣如果不劝谏大王,天下一定会认为臣不忠。”

怎知宣王早就不是当初的宣王了,他听不进别人的谏言,一意孤行,固执己见。他对左儒说:“我偏偏就要杀他,看又怎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