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 (第1/4页)

在提出一整套的新的构建计划后,各个团的将领和参谋官就有了明确的目标,随后的几天,新的满洲步兵师的各个团和骑兵旅都开始快速的调整编制结构,按照宋彪制定的计划分开在祝家屯周边地区进行不同的演习。

至少在这个时代里,宋彪绝对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战术训练大师。

他给每个团,甚至是每个连,每个排,每个班都设计了不同的针对性演习,每个团在夜间行军、急行军、夜间格斗、小规模突袭、山地火炮掩护、火力掩护、快速工事、防御工事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侧重方向。

为此,宋彪还在祝家屯周边的山区不断设计了模拟日军的工事体系,进行准实战的分类的突击训练。

他的理论是当军队不够精锐,又想让他们从事精锐部队的工作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只让他们单独从事某个领域和特殊环境中的战斗。

针对所有士兵的训练,他都设计了不同的侧重方向,对于相应的士官,他也尽可能的降低他们关于全能的要求,只专注于某几个领域的战斗指挥,并且和马尔托斯、布鲁西洛夫一起编写了多套单独的士官临时规范,分派给不同的士官。…;

军人是很简单很直接的一群人。

即便库罗帕特金总司令官忘记给予宋彪绝对权威的重要性,但在宋彪将整套战术训练任务分派下去,这些足够高明的将领们就知道宋彪的水平确实是很厉害的。

至于宋彪,他在这个过程中也和布鲁西洛夫,以及监军性质的萨姆索洛夫准将身边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像骑兵、炮兵的不同特性,他此前实际上也不是很了解。

想要成为一个更为全面的前线指挥官和高级统帅,他原本就需要学习更多的东西。

只不过,他的学习和成长速度也更快一些。

年轻毕竟是有好处的。

在这几天里,宋彪顺道也抽空将秋山好古的事情解决了,将秋山好古送回到通化县关押,并让人通知了已经在日本满洲军担任总情报官的青木宣纯。

就在新满洲步兵师的大规模战术训练开始进入正轨的时候,宋彪终于从科尔尼洛夫那里得到了一个很不错的好消息,为此,他决定亲自前往英达镇的临时远东军兵工厂去看一看实际情况。

5月10日的这一天下午,很多关于未来的结果就将被决定下来。

俄国远东军并没有将总指挥部放在城区内,同样也没有将临时兵工厂设在城区,这个兵工厂位于英达镇的长岭子,处于一片山地的包围中,所以更为隐秘,符合军事保密的一切条件,一些武器的秘密实验则在更远更偏僻的地方进行。

宋彪就带着屠瓦涅尔和自己的警卫连前往那里,一路上守备森严,在离长岭子只有不足一公里的地方,他就已经能看见数十座厂房般的建筑。

实际上在日俄战争开始之前,俄国在哈尔滨就开设了兵工厂,而长岭兵工厂就是哈尔滨的那家兵工厂搬迁而来,规模倒不是很庞大,毕竟是临时性质,但在设备上肯定要优于日军临时设在旅顺的兵工厂。

这家兵工厂最初的主要任务是生产地雷和炸药包,以及照明弹这些临时生产任务,现在则集中一切努力生产宋彪提供的那种75mm口径的迫击炮。(。。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八十三章 有炮无弹

宋彪最初提供的设计方案是60mm口径,但是很快,俄军的工程师们发现利用剩余的炮弹壳也可以就地生产这种迫击炮,口径的改变使得他们在实验上做了更多的努力。

因为提前得知了宋彪要来的消息,只等宋彪一行抵达工厂,科尔尼洛夫少校就笑呵呵的快步跑出自己的办公室。刚见到宋彪,他便敬了礼,迫不及待的笑道:“你来的正好啊,宋上校,我们现在已经具备了很不错的生产能力,为此专门从国内运过来六具车床,你来看看吧!”

宋彪挺高兴的,他知道科尔尼洛夫的这番话是专门指他提供设计图纸的那种迫击炮,这肯定是个好消息。

兵工厂里正是机器轰鸣的时刻,因为缺乏足够的技术工人,远东军只能是从工人出身的士兵中挑选出一批来承担生产工作,包括一些工兵。

炮架、炮身、炮弹、底火的生产分成了四个车间,最为繁忙的车间是炮弹车间,从国内的运来的车床都在这里,主要是铣床。

科尔尼洛夫少校首先找了一个成品的迫击炮给宋彪过目,炮身是很明亮的黄铜色,用三个炮弹壳加工而成,为了防止炮身在发射中破裂,一方面是减少了发射药,另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