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部分 (第1/4页)

新春之后上海迎来了一场夜雨,淅淅淋淋的夹杂着海洋的潮气,宋彪就这样寂静的一个人在仰山堂思考着关于中华帝国的未来,外面的雨水打落在池塘里,琳琳洒洒,清脆无比。

一直到了深夜时分,宋彪还将新晋升的一等内侍官傅宜生(傅作义)招到自己的办公室里,吩咐一些最新的决定,即便是在傅宜生离开之后,他还是没有回去休息。

上海的夜是如此清冷孤寂,恰是春雨如油一般的柔软,愈发映衬着宋彪内心中的孤独和坚毅,他平淡而坚韧冷看着眼前的一切,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道理真是再正确不过,也永远无法避免。

此刻的宋彪已然想的很清楚,他既要确保中国的崛起不受日本的影响,也要在余力的范围之内惩罚日本,不给日本扩张的机会,对于这一点,他的决心是不会被改变的。

既然中日之间在太平洋的对峙和冲突已经难以避免,那他索性就将问题放大,逼着日本戴着沉重的镣铐起舞,不就是军费嘛。

帝国的军费开支还是很阔绰的,如果为了发展连基本的国家国防都不要了,那样的发展也是最脆弱的。

……

此后的几天里,顾维钧一直在日本外务次长森恪秘密谈判,森恪也知道华皇就在上海,他实际上是在和华皇谈判,可大约正是因此,森恪愈发显得更加强硬,根本不给中国留下多少余地,仿佛占据军事优势的不仅是日本,财政上占据绝对优势的也是日本。

此时身在上海的宋彪愈加清楚的明白,他想要缓和中日竞赛的努力是白费心机,只要日本还走在财阀军国主义的道路上,日本就不会放弃利用英日同盟肆无忌惮的追索巨额利益的野心。

即便是这样,宋彪还是同意接见这位以对华强硬派著称的日本外务次长。

3月下旬的这一天正好恰逢阳光明媚的日子,上午时分,宋彪就在三穗堂的绿波廊里观赏池塘边的竹林和假山风景,坐在走廊里的藤椅上,身边布置着一张精致的茶桌,摆了一叠生花生米和杏仁儿,随意的冲泡了一壶乌龙茶。

茶桌上有一台上海江南电子公司生产的柜式收音机,播放中国广播公司的戏曲节目,放的是昆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中国的家电产业是追随和效仿美国而诞生,从最早的收音机到洗衣机,再到空调和新式的电饭锅,去年底,第一台电视也在北京长城电子公司诞生,最早是为了配套雷达工程和射电望远镜而生产的,负责研制电视的技术工程师是俄国人弗拉基米尔。斯福罗金,因为技术上存在一些缺陷,后来也买断了美国费罗。法恩斯沃斯的专利。

帝国在电子工业以北京的长城电子、上海的江南电子和东北的神州电子公司三家为主,因为技术是由中央电子研究所统一开发和引入,三家公司都得到了技术授权,只是最终谁会成为中国电视机产业的霸主,那就要看各自的造化。

收音机里的乐曲声很是动人,在这江南之春里,愈发显得别有一番情意。

正是听着这样的乐曲,宋彪也难得的在这些天里寻找到了一丝惬意和宁静,为自己点燃一根玉溪雪茄,享受着江南之春的早晨。

就在本是最为美好的时刻里,傅宜生走了过来,向宋彪禀告一番,不久便又离去,等傅宜生再过来的时候已经将一个身材并不高的穿着一身西式黑礼服的日本官员请了过来。

宋彪有时候很奇怪日本人后来究竟是怎么长高的,在他这些年的映像中,除了秋山真之,他几乎没有见过多少高个子的日本人,绝大多数都很矮小。

他本以为森恪那种对华强硬派的外务次长一定会和加藤友三郎一样,表面恭谨,实则倨傲无礼,结果也有点出乎意料。

森恪很恭谨的跟在傅宜生的身后一路走来,深深的鞠躬,并且用东北音的那种熟稔强调说道:“日本外务次长森恪参见伟大的华皇陛下。”

森恪大概也没有想到华皇会以这样友好和平易近人的方式接见他,心里居然有一些说不出来的异常激动和兴奋,脸色都是涨红的,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又显得无比的克制。

宋彪对于接见他的这件事并不抱有太多希望,很平常让傅宜生在茶桌边赐坐,并且让内侍准备一壶同样的乌龙茶。

坐下来后,森恪显得更为激动,迫不及待的感激道:“能够得到华皇陛下的召见,真是在下此生最大的荣耀,能够见到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皇帝陛下您,在下才愈发明白自己生活在一个何等伟大的时代里,毫无疑问,这是整个亚洲的荣耀啊。”

“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