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部分 (第1/4页)

米内光政嗯嗯的冷嘲道:“如果我们没有记错的话。诸位,明治四十四年的战争可是陆军惨败,虽然国民知道的甚少,在座的我们却不可能不知道的吧?只是在近期,支那陆军就在欧洲和东非战场连续击败了苏军、意军,而且据我们所知,支那陆军根本没有派遣真正的精锐。传说中的东北系出身6大陆军师王牌都没有出动,但是其中第十、第十四、第十五支那师团都曾参加过四十四年战争,而且只是当时的二线主力。陆军不败这种话,我看还是去神社同在朝鲜战死的十万精锐陆军将士们说,或者是和战败自裁的大岛义昌大将说吧!”

杉山元愤怒难当。道:“海军到底想怎么样,如果不想承担战败的罪责,那就将你们过去拿走的军费都拿回来给我们陆军吧!”

米内光政则道:“你们陆军的军费开支难道就真的很少吗?”

不等两位继续争吵下去,西园寺公望就用手杖狠狠的敲打地面,打断他们的话语,责怪道:“都这种时候了,还需要内斗吗?如果要同支那开战,海军必须要打赢三都澳一战,陆军也必须死守住朝鲜北部,否则,在座诸位都将成为大和民族和帝国的罪人。”

就在这时,坚决支持战争的陆军大将载仁亲王忽然问米内光政道:“海军到底有没有能力打赢三都澳一战?”

米内光政犹豫了片刻,还是答道:“只要战术和时机把握恰当,机会应该比较大,问题在于即便……!”

“好了!”

载仁亲王蛮横的打断了米内光政海相后面要补充的话,站起身,不容任何质疑的断定道:“既然海军没有问题,陆军也没有问题,你们还等什么呢,效力御前和帝国的机会就在此时,如果不愿意如此效力,就请自辞吧!”

说完这番话,他无情冷漠的将西园寺公望提供的那份情报簿迎空撒落一地,傲慢的转身就离开房间,根本不愿意浪费时间再听别人的解释。

同列为元帅府两元帅的伏见宫博恭王海军大将还是很谦恭的向西园寺公望顿首致歉,说一声“阿亚阿多”,这就也起身离开了西园寺府邸。

虽然颜面尽失,西园寺公望还是很平静的接受了这一切,他默默的向反对战争的米内光政顿首致歉,示意自己已经竭尽全力,既然事情到了这一步,那就根本不容再争辩下去,恐怕连天皇都不适合违背元帅府的决议。

米内光政也只是无声无息的向西园寺公望一起顿首致歉。

他并不打算辞去海相的职务,哪怕战胜的希望极其渺茫,在这个位置上,他还是能竭尽所能避免战败。

无论如何,他也不愿意看到大日本帝国被彻底打败的那一天。

如果真的有那一天,为了日本重新复兴的希望,他恐怕还是要坚持下去,他一直觉得这才是自己最可悲的地方。

……

客观的说,身为中华帝国的神武皇帝,宋皇帝这几年并没有尽职尽力的为帝国谋福祉,简单的说,宋皇帝这几年有点远离政治和军事中心,当然这是他自己的选择,因为他觉得时机差不多了,中国要进步,他必须让出更多的空间推进君主立宪制国家的正常化发展,而不是一直停留在训政时期。

就今天的政治形势而言。华皇同日本昭和天皇、大英帝国国王兼印度皇帝乔治六世的情况都不一样,在宪法上,华皇依然保留着很高的君主实权。在帝国内部、亚洲及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拥有极高的声望和军政影响力。

即便如此,宋皇帝也没有像纳粹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那样掌控着国家的一切。

特别是在顾维钧内阁上台之后,这是帝国的第六届中央内阁,宋彪在这个时期就选择让出更多的实权给内阁。他在这几年间主要的工作都是在协调中央内阁、军部及一些重要社会机构、科研机构的人事,这个情况有点反常,他反而像是给顾维钧、蒋方震他们做下手。替他们做一些辅佐工作,帮他们扫除一些人事安排上的障碍。

通过他的努力,在顾维钧的政治声望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帝国的第六届中央内阁还是非常平稳,每一位内阁大臣都是最佳的人选,下面的储备人才也很丰富;在帝国中央军部,高阶军官、中央国防委员和各军区的司令、教导总长都换上了中青代。整体的新陈代谢很顺利,没有出现那些不太好的情况。

同日本昭和天皇裕仁这个年轻的皇帝不同,宋已经是经验丰富的老皇帝了,他只需要控制着人事就能保证帝国的平稳和军事政治的稳定,不会让军部从帝国的荣誉变成祸害。

只是在日本传出可能偷袭三都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