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 (第1/4页)

涿趴谡�谩∽白乓桓隼�龋�仁拐蛉兆�诿趴冢��渌挡欢ɑ嵴鹆�U馍璞副纠春芎茫罕ǜ娲�星榭觯�⊥ㄖ��故奔洌�辛焓�铮�月每投加幸妗H欢�ǜ嫱ㄖ��獠欢系卮笊�葑喔髦至餍谐�∑���粞沟挂磺校�科却蠹姨�停�夤�值氖⒁馐翟谀延诹焓堋N页3O胂蚵执�本痔岣觥∫饧��M�悴デ嵝��傩�H欢�恢��裁矗�蟾攀巧�露嗍�讼不墩庖惶装桑�沼诿挥小√帷�

轮船在沿江好几个码头停泊一二小时。我们上岸散步的有三处:南京、芜湖、安庆。好 象有一根无形的绳索系在身上,大家不敢走远去,只在码头附近闲步闲眺,买些食物或纪念 品。南京真是一个引人怀古的地方,我踏上它的土地,立刻神往到六朝、三国、春秋吴越的 远古,阖闾、夫差、孙权、周郎、梁武帝、陈后主……都闪现在眼前。望见一座青山,啊, 这大约就是诸葛亮所望过的龙蟠钟山吧!偶然看见一家店铺的门牌上写着邯郸路,邯郸这两 个字又多么引人怀古!我买了一把小刀作为南京纪念,拿回船上,同舟的朋友说这是上海来 的。

芜湖轮船码头附近没有市街,沿江一条崎岖不平的马路旁边摆着许多摊头。我在马路尽 头的一副担子上吃了一碗豆腐花就回船。安庆的码头附近很热闹。我们上岸,从人丛中挤 出,走进一条小街,逶迤曲折地走到了一条大街上,在一爿杂货铺里买了许多纪念品,不管 它们是哪里来的。在安庆的小街里许多人家的门前,我看到了一种平生没有见过的家具,这 便是婴孩用的坐车。这坐车是圆柱形的,上面一个圆圈,下面一个底盘,四根柱子把圆圈和 底盘连接;中间一个坐位,婴儿坐在这坐位上;底盘下面有四个轮子,便于推动。坐位前面 有一个特别装置:二三寸阔的一条小板,斜斜地装在坐位和底盘上,与底盘成四五十度角, 小板两旁有高起的边,仿佛小人国里的儿童公园里的滑梯。我初见时不解这滑梯的意义,一 想就恍然大悟了它的妙用。记得我婴孩时候是站立桶的。这立桶比桌面高,四周是板,中间 有一只抽斗,我的手靠在桶口上,脚就站在抽斗里。抽斗底上有桂圆大的许多洞,抽斗下面 桶底上放着灰箩,妙用就在这里。然而安庆的坐车比较起我们石门湾的立桶来高明得多。这 装置大约是这里的子烦恼的劳动妇女所发明的吧?安庆子烦恼的人大约较多,刚才我挤出码 头的时候,就看见许多五六岁甚至三四岁的小孩子。这些小孩子大约是从子烦恼的人家溢出 到码头上来的。我想起了久不见面的邵力子先生。

轮船里的日子比平居的日子长得多。在轮船里住了三天两夜,胜如平居一年半截,所有 的地方都熟悉,外加认识了不少新朋友。然而这还是庐山之游的前奏曲。踏上九江的土地的 时候,又感到一种新的兴奋,仿佛在音乐会里听完了一个节目而开始再听另一个新节目似 的。

二、九江印象

九江是一个可爱的地方,虽然天气热到九十五度,还是可爱。我们一到招待所,听说上 山车子挤,要宿两晚才有车。我们有了细看九江的机会。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于人,生小不相识。”(崔颢)“浔阳江头夜送 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常常替诗人当模特儿的九江,受了诗的美化,到一千多 年后的今天风韵犹存。街道清洁,市容整齐;遥望岗峦起伏的庐山,仿佛南北高峰;那甘棠 湖正是具体而微的西湖,九江居然是一个小杭州。但这还在其次。九江的男男女女,大都仪 容端正。极少有奇形怪状的人物。尤其是妇女们,无论群集在甘棠湖边洗衣服的女子,提着 筐挑着担在街上赶路的女子,一个个相貌端正,衣衫整洁,其中没有西施,但也没有嫫母。 她们好象都是学校里的女学生。但这也还在其次。九江的人态度都很和平,对外来人尤其客 气。这一点最为可贵。二十年前我逃难经过江西的时候,有一个逃难伴侣告诉我:“江西人 好客。”当时我扶老携幼在萍乡息足一个多月,深深地感到这句话的正确。这并非由于萍乡 的地主(这地主是本地人的意思)夫妇都是我的学生的原故,也并非由于“到处儿童识姓 名”(马一浮先生赠诗中语)的原故。不管相识不相识,萍乡人一概殷勤招待。如今我到九 江,二十年前的旧印象立刻复活起来。我们在九江,大街小巷都跑过,南浔铁路的火车站也 到过。我仔细留意,到处都度着和平的生活,绝不闻相打相骂的声音。向人问路,他恨不得 把你送到了目的地。我常常惊讶地域区别对风俗人情的影响的伟大。萍乡和九江,相去很 远。然而同在江西省的区域之内,其风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