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1/4页)

看到,越是发胖,他就离戈朗弗洛越近,现在这距离已经近得叫他感到再也不能插科打诨了。

精神终于战胜了物质。

希科灌下了几百瓶一五五○的名酒,贪婪地看完了隐修院里的二十二卷藏书,在这些藏书中,院长曾经读到过一句拉丁文的名言;Bonum vinum latifieat eor hominis(拉丁文:“好酒使人心欢畅。”)。打那以后,希科只觉得肚子里沉甸甸的,脑子里却空空如也。

“我还是出家去当修士的好,”他想;“不过在戈朗弗洛这儿我太像个主人,换一个修道院就不会这样了;当然,修士的头巾会叫德·马廷先生永远认不出我来;不过,我以所有的魔鬼的名义起誓,除了这种平常的办法以外,准还有别的办法;让我找找看。我在另外一本书里,当然不是戈朗弗洛的那种藏书,读到过:Quareet invcnjes(拉丁文:“寻找就找见。”)。”

希科于是寻找他的办法。下面就是他找到的办法。

当时,那是一个很时兴的办法。

他对戈朗弗洛推诚相告,请戈朗弗洛根据他口授的内容写一封信给国王。

戈朗弗洛写起来很困难,这是事实,不过到底他还是写了。希科已经隐退到修院;他因为眼见他的主子跟德·马延先生重归于好,不得不离开主子而感到的悲痛,毁坏了他的健康,他挣扎着想排遣这种悲痛,可是痛苦是那么巨大,最后他终于死了。

希科自己,也写了一封信给国王。

这封上款日期为一五八○年的信分成五段。

这信给人一个感觉,仿佛每两段都是相隔很长的时间,而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而断断续续写成的。

第一段的正文和签名都出自一个相当硬朗的手笔。

第二段的字迹就写得不那么有力,签名尽管还辨认得出,却已经颤抖得很厉害了。

第三段的末尾他写的是Chic……。

第四段的末尾是ch……。

最后,在第五段尾是一个C…一下面就是一个墨团团。

这个垂死的人涂上的墨团团在国王身上起到了最令人悲痛难禁的效果。

这就说明了为什么国王会以为希科是一个鬼魂或幽灵。

按说我们得在这里引用一下希科的信,可是希科,照今天的说法,是个很古怪的人,而由于文如其人,他的书信文体就尤其来得古怪,我们实在不敢在这儿转述,尽管那样做效果有多强烈是完全可以预料的。

不过,我们可以在《艾特瓦尔回忆录》(艾特瓦尔(1546…1611),在法王掌玺大臣公署任职,他一生中记录了许多当时发生的事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中找到这封信。如我们上面所说,上款日期是一五八〇年,希科还加上“奇耻大辱的一年”的字样。

信的下端,为了不让亨利对戈朗弗洛的关心减弱,还补了一句:自从他的朋友死后,博恩的修道院使他感到厌恶,他想到巴黎去换换环境。

这句附言,正是希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戈朗弗洛的笔下逼出来的。

戈朗弗洛正相反,他觉得博恩是再好不过的地方,还有帕尼尔日(戈朗弗洛的驴子的名字。)也跟他一样。

他可怜巴巴地提醒希科,葡萄酒要不是在当地亲自挑选的都会是掺了假的。

可是希科答应可敬的院长,他将每年亲自来选购布尔哥尼葡葡酒,伏尔奈葡萄酒和香贝尔丹葡萄酒;由于在这一点和许多其它问题上,戈朗弗洛都很信得过希科,他终于答应了他的朋友的再三请求。

对戈朗弗洛的信和希科的诀别信,国王亲笔作复:

院长先生:

请您为可怜的希科举行一次圣洁而富有诗意的葬礼,我对他不胜怀念.因为他不仅是一个忠诚的朋友,而且也是一位高尚的绅士,虽说他本人对家谱仅能追溯到高祖父一代。

请您在他的墓上围以鲜花.并使他能在阳光下长眠,因他是南方人,平生酷爱阳光。至于您,我尊重您的悲哀。特别是因为我也和您一样感到悲哀。您将根据您向我表示的意愿。离开您在博恩的修道院。我在巴黎实在太需要忠诚的人和称职的教士,所以决不能让您远处他乡。

因此,我任命您为雅各宾隐修院院长,您的府邸坐落在巴黎的圣安托万城门附近,那个地区是我们可怜的亡友生前最喜爱的。

愿您在您圣洁的祈祷中不忘为我祝福!

您的忠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