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 (第1/4页)

赵禹说道:“父亲切不要说这样的话,您现在老当益壮,还有大把年华坐看儿子将鞑虏赶出神州,重整河山。”

赵雍摇头道:“老了,终究是精力不济。这些年,我原本打算将府中藏书尽数辑录成册,每每静坐片刻就心慌意乱,老眼昏花。天幸你二哥痴于书道,可接过我的衣钵,做成这未尽之事。薪火相传,将汉家文明存留后世。”

赵禹劝道:“这种劳神之事,哪再用父亲亲自去做。待我肃平江南后,便征辟天下有志的读书人,一同来做这事。到时候,父亲只担个总纂之名就好。”

父子俩又寒暄片刻,赵禹见父亲精神已经有些不济,便要扶赵雍去就寝。赵雍却拉着赵禹的手,叹息道:“你大哥让你为难了,往后要多担待些。”

赵禹点头道:“血脉相连的亲兄弟,谈什么担不担待。大哥若喜慕文名,由得他去折腾就是。只是他志大才疏的脾性,我却有些担心他会生出什么虚妄念头,真个做出法理不容的事情来。”

赵雍听到赵禹绵中藏针的回答,沉默片刻后,苦笑一声说道:“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一个行将就木的老朽,还能操心什么。你既然有这样的认识,该不会纵容他闹出不可收拾的动静。夜了,去休息吧。”

赵禹待父亲睡去后,才悄悄退出门来。月朗星稀,心情却有几分沉重。父亲年事渐高,对血亲家人看得越发重,言语中对大哥多有回护之意,只盼大哥和自己都不要辜负了父亲的殷殷寄望。

第二天,赵禹刚刚起身,双眼布满血丝的赵琪便旋风般冲进房中来,手里握着一卷文稿,一边挥舞着一边兴奋道:“三弟,昨夜我夙夜未眠,倾尽毕生所学,总结出来这讨虏十策!你拿去仔细咂摸妙用,破蒙元朝廷易如反掌!我们是嫡亲的兄弟,我自然要殚精竭虑为你的大业考量!”

对大哥突然迸发的热情,赵禹敬谢不敏,只瞧大哥对那周书生推崇备至,当可能推断出他的讨虏良策是个什么样的东西。随口应付过去,正待要出门去拜会李纯,李纯却已经携带二子登门来拜访。

数年不见,内力精湛的李纯未见老态,而他的次子李成儒则终于褪去年轻时跳脱模样,蓄起了短髭,看来沉稳许多。

赵禹忙不迭将李纯父子迎入府中,一番寒暄后,对李纯揖道:“这些年,多亏了李庄主代我照看家人!”

李纯摆手笑道:“吴兴本无事,贵府本地望族,哪里用得着我来照看。反倒是我李家能在此地扎根落户,多多仰仗赵老大人的照拂。”

赵禹想起自己上次归家所遇之事,心里明白这些年若非有李纯居近照应,自家少不得还要受心怀叵测之人叨扰,尤其大哥那见风起火的虚浮性子,若闹不出乱子才真有怪了,

李纯思忖片刻,又说道:“这些年若说有什么蹊跷事,便是在约莫三年前,贵府左近突然出现几名武功高手在徘徊。初时我只当这些人只是路过,也并未在意。只是其后他们竟在左近租房而居,似要长住下去,且日夜之间都在贵府左近徘徊。我心知有异,便暗中出手试探了一番,其中有两名西域老者武功当真不凡,若非我见机得早,以飞刀却敌,那一日只怕难有命在!事后我正待邀请一些朋友助手,那些人却就此没了踪迹……”

听到这话,赵禹也禁不住后怕起来。李纯的武功精湛,虽不闻名于江湖,但却稳居武林顶尖高手之列。尤其他浸淫多年的飞刀绝技,只怕强如张三丰之辈都未必能应付得下。这样高明的手段,竟还险些送命,可见来者武功之高!

他连忙询问起详情,李纯也一边回忆一边讲述。那些人来到吴兴的时间,约莫是赵禹拿下皖南后不久之事。至于他们的来历,李纯也只能从相貌上推断出貌似西域人,其余的却不甚明了,只说道:“那两名老者,内功阴寒刁钻,不似中土路数。我只受了他们一掌,便调养了大半年才尽除那股阴寒气息。当日我虽以飞刀伤了这两人,却未中要害,他们若再寻来,我将难有招架之力。不过事后却杳无音讯,至今想起来还觉得蹊跷。”

赵禹仔细思忖起来,却无甚结果。若是中土武林的人物,他还能知晓个大概,但若是西域武林,他却所知甚少。万幸此事并未造成可怕后果,但赵禹现在想起来,仍觉后怕不止,又连番向李纯道谢。

李纯笑道:“都是过去的事了,没必要谢来谢去。若要谢,我还要多多谢你。祖上传下这飞刀绝技,蒙尘已久,却随着你声名鹊起而名动江湖。我每每想起来,心中都觉得快意无比。”

又谈论片刻,赵禹瞥见李纯身边侍立的李成儒几番欲言又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