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 (第1/4页)

赵禹点点头笑道:“明玉珍这个人,时势所致,或能做个英雄。刘福通才是货真价实的枭雄人物,待见到他,他的反应,会让杨左使你大吃一惊!”

听到这话,杨逍也禁不住心生好奇,开始猜测刘福通会怎样应对,才能配得上赵禹几次由衷的赞许。(未完待续。)

215章 江湖为刀我持之

北地红巾军大溃,由关中乃至豫北一线,皆复归于园亭之手。李思齐虎踞关中,汝阳王坐镇中原,张良弼紧扼潼关,对北地红巾军已成围堵之势。

在这样的形势下,赵禹等人想要经关中、河南安然返回滁州,势必困难无比。在得到五行旗秘营送来的情报,他们离开兰州后,摆出一副突袭长安的架势,一路突进到扶风,而后急转直下入汉中,避开了李思齐的大军阻挠,一行人尽弃辎重,翻山越岭到了十堰。

三春时节,万物复苏,大道两侧,郁郁葱葱,掩盖了些许战火纷飞的乱象。这一路翻山越岭,极尽**,哪怕杨逍等武功高强之辈,都颇觉应接不暇而略感筋疲力尽。反倒是寻乱有素的五行旗精营,始终沉穆入山,尽显百战劲旅姿态。

往常盘踞十堰的南琐红巾军已经被扫荡一空,元廷又要收束力量北击刘福通,此地经过多番动荡后,反而变得空旷下来。暂时脱离了险境,赵禹也未在着急上路,便着令在十堰休整几日,同时传令刘伯温着其准备西进接应总坛这一路人马。

众人驻留在一座废弃的村庄中,一路绷紧骤然松懈下来,从几位教中头目至于其下四门并天鹰教**,皆直接盘坐于地,气喘吁吁。而赵禹却仍坐于马上,指挥五行旗精营士兵择地扎营,遣派斥候望哨,摸清此地形势。往常这些事情,也不必他来做,自有徐达等一干将领代劳。不过今次随行的却无人能分忧,幸而以前他也潜下心来向徐达常遇春等当世名将请教,如今自己做起来,倒也有条不紊。

杨逍本来对自己统率多年的四门**信心无比,可是此番与五行旗精营对比起来,才晓得自己原是带领了一群乌合之众。他又想起兰州城外明玉珍的举动,禁不住喟叹道:“往常咱们坐井观天,只道凭了一腔热血意气,天下都可去得,天下事都可做得。今日看来,实在是大谬特谬!”

殷天正神色也略显暗淡,叹息道:“过往几十年江湖上厮混,天鹰教也算有个兴盛模样,威震江南。大乱起后,却被海沙帮一群私盐贩子穷追猛打,直至彻底被逐出江南。以前我只以为天命不照我,现在才勉强瞧个明白,原是咱们那一套在当下已经通行不了了。”

话题一展开,众人纷纷各抒己见,益发觉得凭一群江湖汉子奢望驱逐鞑虏、问鼎江山是怎样一番镜花水月的痴人说梦。

扎营之事已近尾声,赵禹也返回来,听到众人这一番颇为心灰意懒的谈论,忍不住笑起来,说道:“诸位倒不必太过沮丧,江湖天下本就一体,密不可分。制衡江湖来制霸天下,虽然是痴人说梦,但若说江湖人在这波诡云谲的天下大势中无甚作为,却也有些妄自菲薄。你们瞧一瞧,因这六派围攻光明顶,引得天下义军形势糜烂至斯,就知此言不虚了。”

提起此事,殷天正忿忿道:“侠以武犯禁,无论太平时还是**时,江湖总是恶的,破坏多过建设。本教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数年苦功,毁于一旦!”

这一番话,由殷天正这大半生都在江湖上载浮载沉的**湖口中讲出,该是多么惨痛的体悟才有这样的认知,可想而知,天鹰教兵逼总坛忤逆之举,终是此老心中难以抹去的悔恨。

赵禹却摇头道:“这江湖,就是一柄刀。前次刀柄握于人手,咱们猝不及防,只能生受了这一刀。痛定思痛,往后只要这刀柄握在咱们自己手中,不失为一柄利刃。”

听到这话,众人精神皆是一振,杨逍却不无忧虑道:“话虽如此说,可是咱们明教过往在江湖上恶名昭著,若想把持住整个江湖,谈何容易!”

“事在人为。要把持江湖,却和咱们明教的名声没有什么关系。一群记吃不记打的角色,利之所趋,如臂使指,有什么为难?”

赵禹笃定的语气,令众人心中生出许多遐想希望,不自禁就将目光转向东南方。那里层峦叠嶂,山峰耸立,正是武当山!

张无忌站在营外,眺望着巍峨武当山,瞧着那既觉熟悉却又有几分陌生的景致,心中感慨良多,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哪怕身边有杨不悔这个活泼灵动的妹子一直在逗他讲话,仍然沉默无比。

数年前离开中原前往西域昆仑山,杨不悔年岁尚小,纵有些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