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 (第1/4页)

邮种乱猓�浠蚍⒊黾干�酒拥暮炔噬��

民心最难得,民心也最易得。绝境时一丝生机,混乱中一丝安宁。升斗小民,所求者无非一饮一食,寒时有衣遮体,闲时弄儿为乐。而这世道往往最欠他们的,恰恰就是这一番安宁。

滁州经营数年,未见得有惊天动地丰功伟绩,只在最平实处大做文章。最强大的军队永远不是让人战栗不已,而是能够给它所守护者带来生机希望。民众不再畏军若虎,一点一点收拾民心。当然,滁州民众这一点人心还很脆弱,如烈火燎原后嫩芽初发,但却已经令人欣喜不已,值得倾尽一切去守护!

大军又行几日,终于抵达滁州城外。

哪怕得了傅友德提醒,明教众人心中已经早有准备,然而滁州城外的盛况仍令他们大吃一惊。

滁州城外本有大片滩地,此刻放眼望去,却一丁点泥土都望不见,视线所及,人山人海,连巍峨城墙都给掩埋!数里方圆,皆是神态激动的民众,再远处尚有大批人风尘仆仆赶来,汇入这人群海洋中。

一待赵禹“镇淮大总管”旗帜闯入眼帘,民众的情绪登时高涨到极点,齐声发出惊天吼声“恭迎明王法驾!”

这吼声如天崩地裂一般,震得人耳膜生疼,却令得群情益发高涨。

赵禹也被这阵仗吓了一跳,胯下战马虽有木塞塞住耳朵,却仍受不住这惊天霹雳一般的欢呼声,骇得几乎要发狂,登时人立而起。幸而赵禹反应得快,立时甩开马镫,纵身跃起来,免了跌落马背,在人前献丑。

他这一跃,足有数丈,落在旁人眼中,便如飞天一般。人群登时再次爆发欢呼浪潮:“明王现世,君临天下!”

赵禹听到这洪流一般的声浪,不无庆幸傅友德有先见之明,已经先一步引了铁骑归营。他再转头望去,杨逍等一行也皆下了马,满脸激动之色望着眼前人山人海!

赵禹落地后,与杨逍等人汇聚一处。此时刘伯温安排的人手已经迎上来,竖起一根高高的旗杆。赵禹见状后,接过杨逍递来的旗帜,纵身而上,悬挂于旗杆上。

四野八荒汇聚而来的明教众见到这一幕,有许多已经忍不住喜极而泣,匍匐于地,爆发出竭斯底里欢呼声。(未完待续。)

228章 狂生妄言易正朔

从城外到城门口,短短数里距离,赵禹等人却走了两个多时辰。

数万明教众热情之高,委实令人难以消受,哪怕杨逍等人皆有武功在身,现下又是春寒料峭时节,当到达城门前时也已经汗流浃背。然而他们却仍未觉得疲累,受到这热烈气氛感染,心情激昂至极。

早已等候多时的刘伯温等人也皆迎上来,对赵禹拱手笑道:“总管扬威西域,更荣登教主之位,是众望所归,可喜可贺!”

赵禹承受着众人膜拜,表情却不甚轻松,望着城墙下人山人海,感叹道:“着实没想到,淮泗之间教众竟爆发出这样大的热情。”

刘伯温点头道:“光明顶之危传出后,天下教众皆人心惶惶,幸而此事有了一个圆满解决,空悬多年的教主之位也有了结果,总管又将总坛迁回中原,如此数喜临门,教众们爆发出这样热情,也是情理之中。”

赵禹点点头,说道:“此事却超出我的预计,原本的预计准备也难应对这样声势浩大局面,刘先生可已经有了计划善加引导?群情激昂虽是好事,可也易生纷乱,可不要好事变了坏事。”

刘伯温点头道:“这是自然,早数日前滁州城外教众越聚越多,我便已经疾传常将军回到滁州,沿城布防,可保无虞。另外江南各地分坛声望颇高的香头也已经召集起来,趁着总管归来之时大开明王法会,一来将总管继任教主之事正式昭告天下,二来也要商讨决定出新的总坛驻地。另外,北地大批教众涌来滁州,现下已是农忙时节,时间紧迫,须得及早安置。滁州知府衙门已经递上数个安置流民的举措,其中一些枝节总管府已经做了批示,具体的方略,还要总管来斟酌拍板。”

赵禹点点头,又说道:“今次总坛东归,携带了大量的明教经义典籍并资料。可借着明王法会遴选一些精通经义文墨之人,组建成一个释经局,整理之后刊行天下。这件事,就交由于杨左使暂领。”

杨逍心神仍激荡无比,闻言后也未及细想便点头应下来。赵禹见状,也不再多说什么,准备待这释经工程正式开始后,再将自己的意图告知杨逍。

一直到夜幕降临时,城外这数万教众热情才稍稍淡却,渐渐恢复了一些理智,情绪却仍高得很,聚集在城外不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