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 (第1/4页)

为不当之处!”

源侍中见风头不对,微闭双眼,置身事外。

还是父子连心,关键时刻李林甫出列躬身领罪,涕泪俱下:“陛下,微臣自入狱后,犬子便少人管教,可他纯孝之行,朝野遍知,张京兆怎说他持才傲物,毫无德行!人言树倒猢狲散,我因楚国公姜皎妄言入狱,家里便一哄而散,几个子女落得个犯官之子的名声,可怜三郎李岩,小小年纪,遍尝世间冷暖。我在狱中,一呆便是几月,无论刮风下雨,李岩天天为父送饭,一天都没拉下。为了救我出狱,好学上进,习文练武,谋取功名。此番羽林招生之举,确有不妥之处,可也是用心良苦啊!”

“怎么用心良苦?李侍郎此言,可是另有隐情?快快给朕说清楚。”皇帝李隆基心中为李岩的孝行所感,有心为他开脱。

“此次羽林武学招生,不看身份,李岩说过,只求所招武学生吃苦耐劳,练得一身好本事,到时才能上得战场,杀敌立功,为陛下开疆拓土!所以,招生之初,就定下了规矩,必须达到标准后才能进武学。这武学乃是陛下亲领的,不能什么人都收吧?各位同僚的子弟们都有上进之心,陛下恩德,也总得给他们一个机会吧,先在家中练练,到了严厉的武学也少吃一些苦头,日后也能去掉纨绔子弟的习性,李岩说了,官吏世家子弟,交游广阔,在自己府里历经的事就不少,办理军需后勤远胜贫民子弟……这番帮助他人子弟成材的良苦用心,现在被人误解不说,还被人弹劾,唉!”末了,李林甫重重一叹。

百官一听,原来是这样啊,纷纷点头,是这个理呀,羽林武学可没将子弟们辞退回家,只是让在家先练身体素质,子弟们娇生惯养,不经一番磋磨,没有几分本事,如何能在朝堂立足?

皇帝李隆基瞥了一眼站在胡床边高力士,见他也微微点头,心里顿时拿定了主意。

擦了擦眼角的浊泪,李林甫又禀道:“李岩虽然年少,也知道分寸,自从羽林武学开学,他早晚随武学生一块操练,以身作则,训练量是武学生的两倍,他感念陛下慧眼识英才,提出羽林武学的办学宗旨,宽进严出,现在这法子错了,就按张京兆所言,文不成,武不就的子弟一律不得进羽林武学。让他们浑浑噩噩过一生吧。”

话说到此处,李林甫转目四顾,转身就向各位同僚们深深施了一礼:“对不住各位,凡是在朱雀大街上捐过钱的,等下朝后,尽数归还给大家,还望海涵。”

后面这句话犹如神来之笔,一下逆转过来,那张上书联名的名单,大多是张党人物,其余的听到此处,纷纷站了出来,一个着浅绯官袍的五品官道:“陛下,改造朱雀大街,功在本朝,惠及后代子孙,还能碑刻留名,也是功德一件,我们全是自愿捐助。”

那个着紫衣团衫白须二品官说:“捐助的条例上也说得明明白白,自愿的,不勉强,我两个孙子就算没有资格进羽林武学,我还要捐银钱!”

李岩仍然跪在冰冷的大殿上,瞠目结舌地观看了两位开元后期宰相的第一次朝争,李林甫洞察人心,迎合上意,远胜刚直忠耿的张九龄。

“肃静!”宣德殿上千牛卫沉声喝道,大殿一片肃穆,鸦雀无声。

“陛下口谕:翰林学士,工部员外郎,武学博士李岩,行为不当,处置失措,着免去三月工部员外郎的薪俸,一月不准上朝,反思己过,钦此!”右监门卫将军高力士清朗的声音宣布了皇帝的旨意。

就是这样,尽了这么大的力,还是免不了弹劾罚俸,李岩感到大殿上有些冷,要是继续有人上疏弹劾,墙倒众人推,随后还会有什么?贬官,流放?

日朝完毕,百官依序退朝出殿,李岩没人搭理他,孤零零的身影在寒冷的雨中倍现凄凉。

良久,低头俯身的李岩挺直了身子,目光烁烁,脸上露出一丝儿坚强。

只要未被流放或秋后斩,李岩还有机会赢回来,他捏了捏拳头。

……

弹劾背后都还有故事,所以李岩才感到心冷,兄弟,别忘了收藏推荐,呵呵!

74。朝争背后的故事(上)

兄弟们节日快乐,燕歌码字,劳动快乐,推荐收藏打赏奖励奖励燕歌。

……

那日上午与武幼娘在青龙坊道观床榻缠绵后,李岩明显感觉到她的心思诡谲,思维敏捷,颇有杀伐果断的才略,与武惠妃有几分相似,都是则天皇帝传下来的血脉,带着颐指气使女尊的味道。

对这样利欲熏心的女子,只有比她更强,从身心征服她才行。她收下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