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 (第1/4页)

“是,高将军!“李岩拱手答道,脑子里冒出个坏坏的念头,等会就找个机会向霜儿诉诉苦,我岩哥儿统军过严,羽林骑颇多怨言,担心早晚出事,现在是食不知味,睡不安寝,心里老是觉得怕怕,叫冷霜儿陪着自己睡,有高手在旁,心里踏实不是。

十几日的急行军总算过去了,李岩一身棉甲,肩披黑熊皮披风,骑在铁连钱上远眺,雪松冰柳中露出驿站高琢的檐牙。

脸上露出笑意,感谢长安与洛阳之间的驿站,因为皇帝常驾临洛阳,(史载,唐玄宗李隆基临朝,有十年时间就呆在洛阳处理朝政!)驿站经常接待皇帝的车骑随从,动不动就是好几千骑,一千羽林骑人吃马嚼那点儿,也不觉得什么。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次在冰天雪地中行军,李岩才明白后勤辎重的重要性,肚子不撑圆,就抡不动刀枪,这仗就没法打,所以用计之毒,莫过于断粮。

郭子仪,裴旻从后面赶上来,与李岩并马缓驰,反正离开驿站也不远,大伙儿顺便探讨一下行军的得失,羽林骑的状态。

眉头紧蹙,李岩深思后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要想轻骑突进,大范围地穿插,先得训练武学生吃苦耐劳的坚韧品质。其次是在便携的食物,肉干肉松炒米之类,带上产奶的母马,用酒曲制成马奶酒,防潮睡袋,防雨雪用的多功能迷彩油布,几根绳子就能搭起帐篷,多方便,还可用来伪装,迷惑敌人。”

“李昭武识见不凡,连本将军都受教了。”身后传来右监门卫将军高力士的赞扬声,冷霜儿姐弟策马跟随在他身边。

霜儿眼中带着笑,似乎含情脉脉。嗯,等会我就找个机会向她讨教飞刀的技法,李岩坏坏想到。

千骑羽林过雍州,穿蒲州,已近了东京洛阳的地界。

大唐东京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四面环山六水并流,所以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高将军,下官有要事禀告。”李岩在铁连钱上拱手行礼。

李岩虽是新手,但这第一次行军打仗,却显示出他的心思缜密,事无巨细,件件安排得妥妥当当,就连蒲州通往洛阳的每处驿站,轻骑快进的斥候每处都丢下两人,在驿卒协助下扣住长安到洛阳去的商旅,封锁消息。

进了驿站,早有一桌备好的酒菜送上,高力士唤来几个将领,边吃边聊。

夹了块酱牛肉,喝了杯酒,李岩身上有了暖意,才起身禀道:“羽林骑吃了半个多月的苦,眼下到了关键的时候,此地距离洛阳不过两日路程,莫若我们带齐干粮酒肉,不从驿道经过,绕城别走,不惊动洛阳官府,一举突袭邪教太平道在嵩山脚下的玄黄观。要不然万一羽林骑行踪泄露,为山九仞,岂不功亏一篑?”

众将面面相觑,尤其是监门卫那几位校尉,少年昭武校尉也说得太玄乎了,大雪封住了道路,羽林骑控制了驿站,已封锁了消息,邪教道刘定高能逃得了哪儿去,以逸待劳不好嘛。

心里一急,李岩进一步道:“武学生可以抄小路先行,高将军率军缓行诈敌。”

眼睛瞬地明亮,高力士却提出疑问:“抄行小路,大雪满途,万一迷失了方向,岂不延误大事,那邪教道刘定高可是有数千之众?用兵还是持重慎进的好。”

郭子仪也站起来附和李岩,拱手禀道:“高将军无须担心,李昭武提前已有筹谋,让斥候在前面的驿站寻好了猎户,准备了肉干烈酒,明日午时分兵。”

李岩这小子是在询问我的意见吗?分明只是支会我一声,他要单独行动。你这个胆大妄为的小子,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次行动就不安分,想弄出一支奇兵……高力士此时心中喜忧参半。

李岩见大伙迟疑,从怀中掏出个物件,在众将面前一亮,众将一瞧,是个巴掌大的小盘子。虎骨木底子有些粗糙,桐油刷过,外圈标明东西南北等八个方位,内圈36o度的角度刻线,一根钢针在里面转来转去。

这是什么东西,众将凑近瞧了半天,愣是没看明白。

“这叫指南针,无论我站在何方,这指针永远指向正南方向,它是我在行军途中,思索着做出来的。大家请看,这般这般,据此就可辩别方向。大军远出塞外,草原荒漠,就算是巨舟行航于海上,也不会迷路。现在大雪覆盖,正好用上此物。”李岩一番说辞令大伙儿都禁不住暗暗称奇,不过他们不知道还有磁偏角

这真是个好物件啊,汉武扫匈奴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