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 (第1/4页)

“我一家都被吐蕃人杀死了,就剩汤隆我一个,我愿意从军!”一个身材长大的小伙子愤声喊道。

人群中又有人嚷道:“大家都住在边地,家中遭了难,现在**谷地收了大唐,我们就在这儿放牧耕种,过几天舒心日子。”

面色肃然,刘康耕读传家,说起道理来,让人听着透彻明白:”李节帅有令,为促进民族同化运动,愿意留在青藏的,可以去战俘营领一位吐蕃女子为妾。”

还有这等好事,汤隆听得耳热,他可还是个光棍,院子中的汉人奴隶十个倒有七,八个是光棍,一听都动了心。

瞧着汤隆那一脸希翼的样子,刘康笑着道:“如果被招募为长征健儿,未婚的吐蕃少女任你挑选,还有吐谷浑部,回讫部的少女。”

汤隆眼睛里闪烁着炽热的光芒,听刘康道:“兄弟们,吃饱喝足,养好身体,想领媳妇的,到军营去杀个吐蕃人练练胆子,青藏高原的大唐子民,就要养成悍烈的民风,才不会被吐蕃人赶下高原。”

懈,杀他娘的。”汤隆恨声骂道,身后引起一片呼应,河西陇右的汉子,要彻彻底底做一回青藏的主人。

石堡城,关前的山脊小径。

药罗葛率领回鹘军,正从险窄的山脊小径鱼贯而过,队伍被拉得很长,像条长蛇一般。

青海湖东岸,河西节帅李岩回头望了一眼,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就在身后,面前却是黄枯萎的茫茫草原,一大片碧澄的湖水波光淡滟,环抱的群山雪峰倒映在湖面环抱,羊群似漫卷的白云。大群的骏马似五彩的云霞,吐蕃牧民的毡帐,星罗棋布,散落在湖畔。

河西节帅李岩骑在马上,跟游击将军慕容兆拱手道别:“秦马军沿着日月山脚,从右扫荡至青海湖北,直达大通山山脚的吐谷浑部落,要伪装成吐蕃军,行动一定要隐秘,神,尽量不要使消息走漏。”

与慕容兆并马而立的是一位满脸横肉的将领,不是吉温是谁。

他拱手道:小李节帅,吉温定不负秦马军监军之责,与手下的兄弟将监军做好。”

表决心谁甘愿落后,慕容兆拱手道:“末将对欺压我们的吐蕃狗种决不会客气,何况小李节帅把他们族中主事的人蒋进哈城,全部除掉。”

河西节帅李岩脸上露出微笑,未说一句话。只是点了点头。

回鹘军的监军是李白,他们试行的是一种新的军制,逐级设立监军,自成体系,单独对节帅负责,五十人一,监队,百人一旅设立监旅,一营设立监营,一军自然孰凡皿平,每级监军配备监士数名,执行军纪,鉴定军功,放钱粮,监督军校等等。

军队。就如匹野马,得给它套上缰绳,安上鞍楼,驯服后,它才会成为自家的胳臂,使唤起来方便。

道别之后。李岩目送着大队的秦马军远去,心生感叹,扬起马鞭与身边的右威卫将军郭子仪道:“郭将军,青海湖岸,是天然的牧场,有肥沃的大片良田,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对展畜牧业和农业有着良好的条件,可以种植种植蓉,圈养生猪,这里所产的秦马,《诗经》都赞过它的神骏善驰。它们与乌孙马、汗血马交配改良,成为名闻遐迩的青海聪。青海驰不仅以神骏善驰而驰名,而且能征惯战,不可多得。”

素来稳重的郭子仪浮想联翩,走了神,青海湖的牛羊,战马,金银,汉人奴隶,吐蕃女子。这一切都是小李节帅马蹄下战利品,为大唐对青海长治久安,先来一番血洗吐蕃部族是免不了的。

但小李节帅,为何要回鹘军和秦马军去干这种易惹骂名的脏事?

群山环围的青海湖,青海南山脚下,湖畔一处吐蕃的游牧营地。

每年春、夏、秋三个季节,靠天吃饭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秋末就要寻找一处冬季营地,勒勒车尾相连,将营地围起来,搭建牛羊毛混仿的毡帐,不再四处迁徙。

一场秋雨过后,群山洗翠,牧草枯黄,青海湖被洗得如同碧玉一般纯净,夕阳晚照,炊烟袅袅,汉人奴隶们还在辛劳忙碌,圈羊铡草,修耸羊栏,做好过冬的准备,,

眼瞅着就要到杀羊宰牛,储肉过冬的日子,秋雨连绵,原本膘肥体松的牛羊,让人看着心喜。这下掉了几分膘。吐蕃百夫长奚达心中憋着一股邪火,操着马鞭,一瘸一拐地走了过去,那是他前些年抢劫陇右积石堡落下的。

两个汉人奴隶,一个中年,一个青年正在铡草,奚达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地打了下去,他那是闲碍手痒,打着解气。

“懒惰的家伙,养头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