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二十一条” (第1/2页)

“土匪?”

“是的,是哈萨克马匪!他们熟悉地形,来无影去无踪,时常打我们的伏击,对我们的威胁最大!这几个月下来,我们的购粮分队频频被他们袭击,到现在已经损失两千多人了!”张寿增沮丧道。

刘庆斌心中清楚,让张寿增管理民政他是一把好手,可若让他指挥打仗就勉为其难了。

攻击雄鹰军的俄军是沙俄阿斯特拉罕省的军队,共五个团,六千余人。其中,两个是步兵团,三个是哥萨克骑兵团。因为是省军,相对武器装备比较落后,人数处于劣势,再加上俄军主要是以阵地进攻为主。所以对雄鹰军的威胁并不大。

真正让张寿增头疼的是阿列克匪帮。

阿列克原本是托海莫勒部落的普通牧民,早年在哈萨克和罗斯托夫间贩运牲畜。

五年前,阿列克因不满沙俄的苛捐杂税,带领40余名同部落牧民在阿斯特拉罕做了马匪。此后阿列克在该地昼伏夜出,四处抢掠。阿斯特拉罕省派遣一队骑兵前来讨伐,却被阿列克击败,阿列克名声大噪,一些不堪受欺压的牧民开始自觉投奔他。

到这年深秋,他的手下增加到200人,他们到处杀人越货,行踪诡秘,当地驻军追捕多次,不得要领。

第二年,哈拉斯部落牧民杀死追捕的警察,携枪械投奔阿列克,此后。阿列克的势力大增。他给予自己的部下在草原上有抢劫、杀人的权利,靠这样既打阿斯特拉罕省军,又抢劫牧民的手段日益壮大起来。

前年春天,阿斯特拉罕省集中了几乎全省的部队,对阿列克大举进行军事进剿,双方激战竟日。损失都很惨重。严冬刚过。阿列克部迅速恢复了战斗力,阿列克部即重新开始活跃起来。

去年3月,阿列克率部队数千之众攻打阿斯特拉罕省首府阿斯特拉罕市,阿斯特拉罕市驻有俄军三个团。阿列克部 3000余众向阿斯特拉罕市猛扑。省军3个团损失惨重,阿斯特拉罕市商民纷纷逃往罗斯托夫避难。

张寿增他们来到阿克套时,阿列克匪帮已经达到了5000人,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武装力量。

“阿列克匪帮与阿斯特拉罕省的军队不是死敌吗?怎么会共同进攻你们呢?”刘庆斌奇怪道。

“这也是我奇怪的地方。若不是这样,我们也不会如此狼狈!”张寿增无奈道。

“如果我没有估计错,他们之间已经相互勾结起来了!”刘庆斌思忖道。

……

3月10日,刘庆斌赶到阿克套雄鹰军驻地。

当刘庆斌进入营地的时候,他被眼前的情景震憾了:无数雄鹰军排成两路前来迎接他。他们衣衫褴褛,形同乞丐,破烂的军装已分不清原来的颜色。满脸的胡须像久居深山的野人。深陷的眼眶犹如地狱的饿殍。其中还有一些搀着的,扶着的,拄着拐棍的。

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风餐露宿,行进了上万公里路程,来到了异国他乡。他们到处被围追堵截四处流窜。已经陷入濒临穷途末路。但是,他们没有溃散或者被消灭。他们还保持着高昂的斗志。

刘庆斌眼睛湿润了,他心中万分自责,自己应该早些来,自己应该多关心一些他们。

与此同时,刘庆斌也在心中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向俄国人和那群土匪复仇。

……

到达了阿克套,刘庆斌还没来得及和刘道真、刘八他们细谈,便将注意力转移到了一封刚刚收到电报上。电报是袁世凯发来的,他遇到了天大的难题。

原来,日军攻下青岛后,民国政府正式照会日本公使,提出撤兵要求。日本方面不但不予置理,反增添大军,进占潍县,沿铁路进逼济南,占领了胶济铁路全线和沿线各矿山,所有路矿办事之中国员工悉数被驱,全体改用日本人办理。并假此大发雷霆,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

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当面投递了一个文件,他说:“日本政府向大总统表示诚意,希望中日悬案能够早日解决。同时如果中国方面有诚意,也表示是大总统向日本表示善意的一个良好机会,中日悬案解决,则日本政府愿给大总统更多和更大的帮忙。日本政府郑重希望大总统一点,就是在这次商谈中,请贵国严守秘密。”

一个国家的公使,要求和驻在国进行外交谈判,只能通过驻在国的外交部,如果直接去找驻在国的皇帝或总统,是极不合理、极没有礼貌的事。日本竟命令驻华公使当面向袁世凯递交秘密条件的文书,这是国际外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