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 (第1/4页)

这些朝堂上的储君风波。自然不会跟内宅妇孺们商谈。

大老爷只另提了一样,内侍送他出来的时候,说了一句:“皇上说裴家真的是人才辈出,杂家还记得当年的探花郎,玉树临风,金銮大殿之上口中生莲,叫人好人佩服。最近的一次殿试,侍郎大人家中也有两位侄儿金榜题名了吧?”

那是皇上身边的老内侍了,琢磨皇上心思谁也比不过他。这话一说完大老爷便懂了。

明年就是三年了,官员们回京述职,到时候皇上不会忘了给臻彻和臻徐指一份差事,以赞扬裴家送子弟从军。

曹氏听了臻律的消息,已经热泪盈眶。拿着帕子抹了抹:“我这是高兴,臻律有出息,我高兴。”

段氏拍了拍曹氏的手:“这是好事,自然高兴,今天我陪你多喝几杯。”

曹氏含泪点了点头。

臻璇听了,替臻律安心不少,又想起那位内侍记得父亲,定是皇上也记得,不由得心中就暖了,抬头去看臻彻和臻徐,等空缺本就不容易,这一回是可以得偿所愿了。

臻彻和臻徐端了酒敬五老爷和曹氏:“我们这是借了六弟弟的光。”

五老爷摆了摆手:“都是自家兄弟,都姓裴,将来说不定我们要借你们俩的光了呢。”

一顿饭,其乐融融。

段氏笑着道:“要写信回去,让老太太也高兴高兴。”

老大爷喝多了几口,脸都红了:“下午就写了,让人快马送回去。”

段氏闻言也笑了起来,又多劝了几杯酒。

曹氏开口道:“大嫂,过几天去上柱香吧。”

“要的要的。”段氏忙点头,又问了何姨娘京城有名的寺院,“等雪停了,带着丫头们一起去。说是到京城见世面来的,却一直拘在府里,别的地方都不方便去,还是去上香好。”

听到能出去,臻璇几个姐妹都是高兴,等着何姨娘介绍。

何姨娘掩着嘴笑了:“太太,要不就是法成寺吧,就在京城的西边,坐马车过去一个多时辰就到了,那边香火旺盛。”

“主求什么?”曹氏问道。

何姨娘想了想:“那倒不晓得,只是京里的官家女眷上香,一般都去那儿。”

曹氏颔首:“那就去法成寺吧。”

何姨娘应了,说会准备妥当的。

日子最后定在了十月三十,避开初一的进香人潮,也好在法成寺中歇歇脚,用一顿斋膳。

因着是去寺庙,在京中女子出门的规矩比南方还宽松些,便不要求她们带帷帽,仔细跟好就行。

三十一大早,臻璇便起来沐浴更衣,换了一身素净衣服,首饰也选得简介。

桃绫正好小日子,不能去菩萨跟前,便由挽琴伺候着臻璇去。

坐在马车里的时候,臻琪难掩兴奋之情,不时偷偷往外张望,被跟车的婆子发现了一次,才怏怏作罢,吐着舌头端正坐好。

到了法成寺之后,才发现比预料中的热闹很多,即便不是初一、十五这样的大日子,也有许多香客。

臻璇大大方方看了四周一眼,从打扮就可以看出,以官宦人家的女眷居多,也有几个穿着出众的少年人,应该是陪同家中女眷来的。

这样的环境让段氏和曹氏很放心,嘱咐几个孩子们跟好,便由丫鬟婆子们簇拥着,一路沿着台阶往山门去。

入了寺庙,大殿之中上了香。

正要去厢房歇息的时候,挽琴眼尖,看着一个熟悉的身影,她顿了顿脚。

臻璇扭头看着她,问道:“怎么了?”

挽琴垂下眼帘:“没什么,许是奴婢看错了。小姐,我们走吧。”

挽琴不愿意多说,臻璇也不会勉强,扶着挽琴的手跟在段氏后面。

不料那边也瞧见了挽琴,差了人过来问:“可是挽琴姑娘?”

挽琴浅浅咬着唇点了点头。

“我们奶奶想请挽琴姑娘过去说几句话。”

臻璇不解,挽琴解释道:“似乎是奴婢从前的主子。”

臻璇恍然大悟,与段氏说了一声:“既然是挽琴从来的主子,我想过去打声招呼。”

段氏没有反对,道:“我们先过去,你好了就来寻我们,不要乱跑。”

臻璇应了,与挽琴一块去寻林小姐。

当年的林小姐已经成了亲,婚配太常寺卿莫大人的三子。

莫三奶奶一见挽琴,有一瞬间的失神,喃喃道:“我还当看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