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1/4页)

不论如何,太后这番不吝啬的夸赞下来,淑贤收到的嫉恨目光却是少了很多,她笑眯眯的听着秀女们奉承太后,在太后高兴的夸赞别人时也不眼气,在被夸秀女们向她挑衅时也不接招,一如既往的淡定如初。

等各宫即将下钥时,太后终于开恩让姑娘们回储秀宫了。而秀女们刚一走,太后就乐呵呵的歪倒在座位上,对着心腹嬷嬷笑道:“每次秀女大挑都是老婆子我最高兴的时候,看着这些花儿一般的女孩子,仿佛自己也跟着年轻许多似的。”

太后的心腹赫嬷嬷一边给太后上茶一边附和道:“是啊,看着主子高兴,奴婢们也跟着开心呢”

太后抿了口茶水,并不接赫嬷嬷的话,反而抚掌赞道:“石家那个大姑娘真真不错,就是那份荣辱不惊的派头也招人喜欢。”说着太后自顾自的笑了一气,又接着道:“而且你瞧瞧她那身条,不似汉家女子那般纤细,瞧着圆润润的,既不显得太胖,又比旁的姑娘更丰腴健康。哎呀看着就是个好生养的。”

赫嬷嬷对淑贤的印象也不错,又有太后主子都说好了,她这个做奴婢的自然跟着赞道:“听说她额娘是出身蒙古呢要不怎么说还是蒙族的姑娘瞧着更壮实些,奴婢听着,石家大姑娘的蒙语在这些秀女中也是最最纯正的呢”

太后一听更是高兴了,她这个皇后当年当得差点废掉,还是部落里出了大力气才帮她保住了后位。等好不容易熬到先皇过世后,当今天子年岁渐大,亲自主政后又下力气打压蒙古人的各部落势力。她若不是本就不像太皇太后那样心思大的,比较随遇而安的性子,没准现在的生活过的多糟心呢。

不过在力所能及的份上帮一帮族人,太后还是希望做到的。她自诩比较了解当今天子,皇帝既然跟她提了淑贤,那基本上就是说皇帝心里已经有了打算了。太后并不需要多余的做出什么,以免引起皇帝的忌讳。但她可以在跟皇帝说起今天见闻时侧重的把皇帝在意的地方提一下,反正淑贤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她只为淑贤多说上两句,不显山不露水的,但却能加重皇帝对淑贤的好感,太后觉着这么办很恰当。

“那孩子若是真能得了大造化的话,哀家以后在宫中就多个人聊天了。她额娘身为蒙人,想必那孩子对蒙古也是有感情的。咱们的族人即便不能再次称霸大清后1宫,但宫中有个有地位的人照应着也是好的。”太后想的很深远,她能为保护过自己的族人做的也只有这些罢了。谁让自从康熙登基后,后1宫中就不再是蒙古女人的天下了呢她总得为族人找个妥当的靠山,那样等她死后才能安心闭眼啊

而这靠山,还有什么比将来的一国之母,如今的太子妃更重呢?女人做到这份上也就顶了天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得了康熙暗示的太后更加频繁的招秀女觐见,每次或是谈天说地,或是游园赏花,竟是一日不曾落下。

而被邀请的秀女们也同样在日日减少,等大半个月后,一开始的十几名秀女更是只剩七位了。而剩下的秀女中赫然有淑贤、书兰和安芸三位。

关于皇子们大婚的事,那都是被康熙一手把持的,就是皇子们的生母也没有权利决定。但即使是这样,事关亲儿子的一生幸福,那些个主位娘娘也心里明镜似的,自然知道自家儿子的福晋会从这七人中选择。

而打算与淑贤交好的太后却没在众人面前表现出对淑贤的特别之处,过犹不及的道理太后懂的,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任凭大家如何猜测,愣是没一人看出太后对淑贤的看重。

也因此,身为汉军正白旗出身的淑贤,没人把她当做太子妃人选来看,毕竟那么多满洲旗的优秀秀女们还在,大家的目光几乎都被另外六个人吸引过去了。

但也不能说淑贤就没人搭理,在三阿哥的生母荣妃娘娘第一次召见七人开始,陆续有四阿哥的生母德妃娘娘,五阿哥的生母宜妃娘娘,还有七阿哥的生母成嫔娘娘按次序召见起七人来。

自家儿子的嫡福晋她们没权利选择,但提前相看却是可以的,这样也好做到心里有数不是?

在这四位娘娘之中,最喜欢淑贤的就属成嫔娘娘了。要知道淑贤一家早就看好了七阿哥,自然有太太进宫与成嫔娘娘叙话暗示的。这事太太没告诉淑贤,成嫔娘娘也没告诉他人,两位都知道皇子选福晋是大事,她们提前有什么约定都是不能宣之于众的。

而此时秀女们在宫里住了大半个月了,一直偷偷观察的成嫔娘娘也反复的琢磨过了,反正自家儿子高不成低不就,平时跟个闷葫芦似的,也争不过几位兄弟,自家儿子不敢挑最好的秀女,但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