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1/4页)

女儿贴心,石文炳高兴。他和蔼的看向淑贤,笑着说道:“淑贤放心,阿玛身体好的很,不会有事的。”

父女俩腻腻歪歪着,华善看不过去了,他吹胡子瞪眼睛的对着石文炳,好像喝了陈年老醋似的哼道:“真是父女情深啊~~~”

一个啊字拐了十七八个调,真真是笑死了众人。

ps:不知怎么回事作者后台登陆不上去,都急死我了,今儿个注定要上传晚了,亲们千万别怪罪啊真是愁死个人

第三十三章 急急急!

第三十三章 急急急!

这对情深的父女并没有太多时间在一起‘腻歪’,石文炳回府后,又要张罗着到各处赴宴,又要做三日后接婚旨的准备,竟是忙了个脚不沾地,几乎一天中没多少时间是在家里待着的。

如此过了三日后,石文炳一大早穿上三等伯的蟒服,胯上早已准备好的骏马,在一家人的注视下进宫去了。石文炳入宫后,在内侍太监的带领下来到乾清门前,冲着北面跪迎后,赞礼大臣就手捧圣旨,站在石文炳身前,朗声高宣道:“三等伯石文炳之女,毓秀名门,性秉温庄,度娴礼法,端良柔嘉……今以石氏女作配太子为福晋。钦此。”(太子妃是结婚后封的,现在只能算是福晋。)

石文炳闻旨一颗心立即放了下来,他冲着北方三跪九拜之后,接着康熙亲自书写的指婚圣旨,自出宫去了。

圣旨请了回来,淑贤的名分也就定了。她一边跟着嬷嬷们学规矩,一边抽时间给家人做衣裳。她这个女儿嫁人后可就没那么多时间为家里人忙活了,就是她真的在宫里给家里人做衣裳什么的,想送出来也不容易。

再说进宫后她还要孝敬太后、联系四妃、打赏贵人常在宫女嬷嬷之类的,到时候需要用的荷包多得是,总不能让她一打赏就上银子吧虽说送银子就挺实惠的,但那也不好看不是?这时候的古人讲究个含蓄,你拿荷包包着银子就是大方懂人情,你那银子直接塞过去就是市侩了。

所以淑贤真个是忙的脚不沾地了。好在如今家里几乎都围着她转,一应事务放在一边,全都忙着为她出嫁进宫做准备着。忙起来的淑贤连个发愁的时间都没有,那些离家的愁绪也就淡了。

淑贤这边忙昏了头,太子和康熙那头却气炸了脑袋。康熙想让他的宝贝太子早日大婚成人,都说成家立业,不成家怎么立业呢?再说康熙也希望太子能有个嫡子出生,他们满人被汉人不当正统,几任皇帝也都不是嫡子长子所做,只有胤礽自打一出生就占了嫡子的名分,被康熙封为了太子,继而被汉人学士所拥戴。所以如今在康熙跟太子没什么嫌隙的情况下,自然是希望儿子的太子位稳稳的,有什么比大婚更给太子加筹码的呢?想当初他也是大婚后才亲政的嘛

在古代人看来,无论九五之尊还是当朝太子,大婚都是个了不得的大事。

所以,想着能快不能慢的康熙和太子悲催了。

如今的朝堂上文臣武将几乎个顶个跟无所事事一样,拿着太子大婚的过程挑丁挑卯起来。聘礼该是什么规模的、太子妃的大婚装是什么品级的、大婚时太子妃从宫里哪个门进、随行女官是四个还是八个、大婚寝殿的蜡烛该用什么彩绘……

芝麻大的事都得让那些老学究讨论个几天才能定下来,你说能快的了么?至于太子想早点大婚?门都没有内务府还翘首以盼呢,这些大儒们不把需要什么给他们列个详细的单子,他们也不敢投入人手制作啊他们可不知道太子妃带的朝珠要多少颗之类的事,这玩意多一颗少一颗都能让殿内的大臣们叽歪上几天,他们做早了也得不了好的。

康熙着急,但也知道这种事还是读书人擅长,他把握国家大事尚可,这些礼仪类的东西,康熙真没那么多精力。再说还是关于女人的。

太子着急,大福晋马上就生第四胎了,虽说前三个都是女儿,但谁知道这个是不是带把的?太子已经跟大阿哥斗出了真火,他一边祈祷大福晋继续得女,一边期盼着自己马上娶妻。他是真的真的真的不想让大阿哥生出嫡长孙啊

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七阿哥也着急。如今整个朝廷的官全被太子大婚的事给搅合进去了,可有木有人关心他们啊?他们的岳父都领了婚旨了,就等太子二哥大婚后好轮到他们呢按这个磨蹭劲,他们何年何月才能娶上媳妇儿啊?

别看这父子几个急得嘴角冒泡,人家文学素养极高、礼仪规范极严的大臣们却压根不管这茬。要知道这是大清朝第一次的太子大婚之事啊,之前又没个旧例,他们怎么能不好好讨论操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