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部分 (第1/4页)

做人,看尽年氏的脸色了。”

汪泉缓缓的走进来,轻轻回道:“娘娘,乾清宫传来消息,说大殿之上,年羹尧与隆科多争执不下,水火不容。”

胤禛呷了一口太平猴魁,冷眼瞧着剑拔弩张的两个人,默不作声。

隆科多愠怒之色早已上了脸,红热一直烧到耳后。“年大将军之气魄,何人能及。就连入京述职,所到之处,也尽数要求臣子跪迎。如今还不是亲王,大将军之神威却胜似亲王。”

自然不甘示弱,年羹尧以笑应对,言辞犀利:“臣虽为外臣,于京外任职。却也知晓步军统领无非是管着京中守卫,稽查,门禁,巡夜等等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却不知隆科多大人何时也操劳起了言官们当为之事。莫非是觉着自己能文能武,光是带兵还不够,还想入文渊阁做一回大学士?”

“哼!”隆科多转眸而笑:“此言差矣。佞臣贼子,自然人人得以诛之。奴才不过是尽本分为皇上分忧,提醒皇上提防着身边的小人罢了。当然,年大将军并非如此。军功显赫,不说,从政也是如鱼得水,最知道怎么为自己谋权为皇上出力。”

“为皇上出力乃是臣子的本分,可偏偏有些人自恃身份,谋取私利。怎么就不学学咱们殿上这一位隆科多大人。事事为先,几乎要将自己摆在皇上之前了。”年羹尧饶是笑得阴戾:“奴才就是奴才,怎敢僭越主子。只怕隆科多大人也是一时的疏忽,未必就是犯上僭越之心。”

第四百一十七章 谋反心动,如何规劝?

胤禛将茶盏搁下,慢慢阖眼听着。面庞竟然丝毫没有流露出不悦,淡然自若,仿佛身在茶馆而非金殿,这里的一切,皆与他这个当皇帝的无关。

隆科多心知年羹尧诸多不满,暗中窥视和睦不语的皇帝之后,便收了声。

自然,年羹尧也有所觉,最终以一句:“臣终究是外臣,对于京中之事鲜有耳闻。朝堂之上,功过是非全凭皇上金口钦定。”

如是,这番唇枪舌战算是有了了结。鄂尔泰与张廷玉对了眼色,两人均是默默。毕竟皇上没有开口,谁也不得妄言。

“年大将军回京述职,朕心甚慰。青海之事,迫在眉睫,料想你已经有了全然之策!”胤禛将方才所闻暂且撇开不提,径直问关于青海之事,也是想给年羹尧一个台阶下。

年羹尧的脸色从稍微的谨慎转变为些许的得意:“皇上宽心,臣必定殚精竭虑,一举夺胜。为大清的长治久安计。臣入京述职期间,偶然得闻有许多言官猜忌青海之战臣必不敌,甚至弹劾臣擅离职守,使军心不安。实则纯粹是诬陷之言,无稽之谈。还望皇上明察。”

略微颔首,胤禛面色依旧平和:“朕知你尽忠为国,深知你是久经战场的常胜将军。有你此言,朕自当宽心。”

隆科多不免忧虑道:“话虽如此,可军中若无大将,只怕青海不毛之地那些粗野之民会做出悖逆之事。即便年大将军再声威显赫,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奴才以为,皇上实则不必留大将军多在京中,以免夜长梦多。”

“多谢隆科多舅舅提醒,朕心中有数。”胤禛不软不硬的一句话,顶回了隆科多。随即道:“既是同朝议政的日子,拣要紧的事情上奏。难得年大将军回京,等会下了朝,便去瞧瞧你妹妹。想必她一定准备了丰富的午膳,你们兄妹也有许久未曾共聚天伦。”

年羹尧欣然谢恩:“多谢皇上恩典,臣孤身在外,时常记挂妹妹。多得皇上眷顾恩恤,娘娘安泰,臣便安泰。”

隆科多不禁在心里打起了鼓,皇上这样子,显然是要宽待年羹尧的。可年羹尧越是好过,自己的日子越不好过,总想着怎么禀明他的罪状,皇上才能信。盘算着下了朝,他得好好和皇上说道说道。

“娘娘,年大将军来了。”胡来喜欢天喜地的奔进来,道:“皇上恩准年大将军前来翊坤宫,与娘娘共进午膳。还特意赏赐了菜色、佳酿,奴才已经吩咐人传膳了。”

“当真?”年倾欢有些不敢相信,今时今日,皇上竟然还会如同以往一般,恩准哥哥前来翊坤宫探望。“快请哥哥进来。”整理好自己的衣饰,年倾欢半喜半忧,眼见着哥哥熟悉的身影,鼻子一酸,眼眶不禁红了起来。

“妹妹,你这是怎么了?”年羹尧从不见外,自然是不会依照宫规给妹妹行礼。只是走上近前,拉住她的玉腕:“快坐下妹妹,告诉哥,你受什么委屈了?”

忍住眼泪,年倾欢连连摇头:“哥哥,妹妹在宫中有皇上的宠爱,有阿哥承欢膝下,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哪里有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