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外篇 一 《 道 德 经 》 注解篇(…)

一章[道,可道,非恒道]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三章[不尚贤]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五章[天地不仁]六章[谷神不死]七章[天长地久]八章[上善若水]九章[持而盈之]十章[载营魄抱一]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十三章[宠辱若惊]十四章[视之不见]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十六章[致虚极]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十九章[绝圣弃智]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二十一章[孔德之容]二十二章[曲则全]二十三章[希言自然]二十四章[企者不立]二十五章[有物混成]二十六章[重为轻根]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二十八章[知其雄]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三十一章[夫兵者,不祥之器]三十二章[道常无名]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三十四章[大道泛兮]三十五章[执大象]三十六章[将欲歙之]三十七章[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三十八章[上德不德]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四十二章[道生一]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四十八章[为学日益]四十九章[圣人常无心]五十章[出生入死]五十一章[道生之]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五十五章[含「德」之厚]五十六章[知者不言]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五十八章[其政闷闷]五十九章[治人事天]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六十一章[大国者下流]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六十三章[为无为]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六十九章[用兵有言]七十章[吾言甚易知]七十一章[知不知]七十二章[民不畏威]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七十四章[民不畏死]七十五章[民之饥]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七十七章[天之道]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七十九章[和大怨]八十章[小邦寡民]八十一章[信言不美]

第一章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为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朱子云:“道犹路也,人之所共同也”。其实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理,故谓之道。天地未判以前,此道悬于太空;天地既辟以后,此道寄诸天壤。是道也,何道也?先天地而长存,后天地而不敝。生于天地之先,混于虚无之内,无可见、亦无可闻。故太上曰:以言乎道,费而隐,实无可道;所可道者,皆道之发见耳,非真常之道也。以言乎名,虚而无物,实无可名;所可言者,皆道之糟粕耳,非真常之名也。人不知道,曷观之《诗》乎!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道不可有言矣!又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道不可无称矣。须知至无之内,有至有者存;至虚之中,有至实者在。道真不可以方所言也。太上慈悲渡世,广为说法,曰:鸿蒙未兆之先,原是浑浑沦沦,绝无半点形象——虽曰无名,而天地人物咸育个中。此所以为天地之始也。及其静之既久,气机一动,则有可名,而氤氤氲氲,一段太和元气,流行宇宙,养育群生。此所以为万物之母也。始者,天地未开之前,一团元气在抱也;母者,天地既辟之后,化生万物是也。

学人下手之初,别无他术,惟有一心端坐,万念悉捐,垂帘观照。心之下,肾之上,仿佛有个虚无窟子。神神相照,息息常归,任其一往一来,但以神气两者凝注中宫为主。不倾刻间,神气打成一片矣。于是听其混混沌沌,不起一明觉心。久之恍恍惚惚,入于无何有之乡焉。斯时也,不知神之入气,气之归神,浑然一无人无我、何地何天景象,而又非昏聩也——若使昏聩,适成枯木死灰。修士至此,当灭动心,不灭照心。惟是智而若愚,慧而不用。于无知无觉之际,忽然一觉而动,即太极开基。须知此一觉中,自自然然,不由感附,才是我本来真觉。

道家为之玄关妙窍,只在一呼一吸之间。其吸而入也,则为阴、为静、为无;其呼而出也,则为阳、为动、为有。即此一息之微,亦有妙窍。人欲修成正觉,惟此一觉而动之时,有个实实在在、的的确确、无念虑、无渣滓一个本来人在。故曰天地有此一觉而生万万物,人有此一觉而结金丹。但此一觉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