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部分 (第1/4页)

枚唷5�牵�呐率翘斓刂�渥钗�看蟮纳袷蓿�仓站坑懈�康男揿��丝梢粤杓萦谒�侵�希�悄训朗且蛭�歉鲂揿��颂焐�壬瞎派袷藁挂�看竺矗渴率挡⒎侨绱耍�庵皇且蛭��腥硕急匦刖��桓鲇扇醣淝康墓�蹋�虼耍�倍苑降氖盗τ胱约合嗖钌踉兜氖焙颍���涂瓷先ピ俨恍枰�魏味杂诙苑降牧私猓�蛭�侵至α坎愦危�约涸缫丫����⑶沂煜さ奈抟愿醇印�

寻常的对敌当中,如果需要经历长时间的鏖战才能分出胜负的,那么,这两人的实力多半在同一个阶层之上,相差总是不会太大。即便是卓知远看似总是以弱胜强,可是,他所差的仅仅只是修持,而修持更多的反应的是一种心境的历练,而非绝对实力的体现。事实上,卓知远所谓的以弱胜强,始终还是在恃强凌弱,他的实力早就超过了对方,这才能够将对方打败。

精巧的法宝,又或者是绝伦的法术,使得一些实力本来较弱的人可以越级战胜比自己实力更强的人,但是。那必须建立在两人交手数合,彼此都对于对方的实力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后,才能够做到的事情。这种了解和认识,并非能够用言语形容的,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意识上的判断,长时间修炼之后的禅念,会对对方的优劣之处进行区分,然后才有可能将其击败。而那些实力更强的人如果败给了本不如自己的人,十成十都是因为麻痹大意,并且不屑于去分析对手的长短,结局自然不用说,相当之惨烈。

这一切,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而这句话,在卓知远的脑中已经逐渐的成形了。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想要得到一些什么,就必须先付出一些东西给对方。想要打破这禁锢了天下人数十万年之久的天道谈何容易,如若不将这规则一一弄清,又如何将其彻底击破?”卓知远依旧在缓缓走动,只是口中随意的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

之所以卓知远觉得自己能够突破大天穹镜了,是因为那四名清源山弟子的出现。

不得不说,按照常人的眼光来看。即便卓知远有一千万个理由,离开清源山并且回山问个明白,但是最终将掌门、长老乃至于太长老尽皆杀绝,这始终也未免显得暴戾了。纵然太长老伽罗僧和掌门邓少艾之死到最后也都是有他们咎由自取的缘故,但是,卓知远的手段未免有些过于惨烈了。

当然了,伽罗僧非恩其实还不曾真正死去,或许对于常人而言,他早已死了,但是对于修禅之人,他还算不得真正身死。到了他这种修持之下。虽然因为和卓知远那一战导致了肉身被灭,神元受损,但是毕竟也是到了第七层末那识第七镜大千世镜的程度,哪怕是神元受损,只要能寻找到合适的肉身,他还是能够仅凭一线禅念复活的,只是想要恢复以往的修持,怕是少说也要百余年的时间。

卓知远将伽罗僧留在自己祖窍穴当中之事,这世间除了他之外,再无任何外人知晓。纵然当然许多人看到卓知远收了伽罗僧非恩的三魂七魄,多半也只是以为他想要炼化这强大的魂魄,以为己用,换做其他人,他们也是会如此而为的,哪里想得到卓知远是想留下一线,并不想将事做绝的大善之心?纵然伽罗僧非恩有万般不是,始终修炼不易,他还想给伽罗僧非恩一个幡然醒悟的机会。

是以,那四名清源山弟子出现之后,即便是剑仆也觉得卓知远必然是要将他们拿下的,而且卓知远也站在公理一边,杀了他们也是天命使然。但是,卓知远心里却因为那四名清源山弟子的出现,想起了许多自己幼年的往事。上了清源山之后,他总算还是有一年的快活时光,他所恨的,无非是邓少艾、伽罗僧非恩等人对他的一再逼难,而不至于迁怒于清源山的其他弟子。这一点对于别人或许很难分清,多也是一概而论了。但是对于卓知远,他却绝不会将任何一丝的仇恨转嫁到不相干的人身上。

尤其是想起了李度、莫询,卓知远心中更是感慨万千。而偏偏这些感慨,也构成了卓知远的领悟,他隐约察觉到一种他从前并未真正拥有的力量,随后,那四名弟子当中,唯一站出来敢于跟卓知远叫板的弟子,更是让卓知远将这份领悟牢牢的把握住了。

他看到了这名弟子对于自己师父的忠心。而其余三名子弟的畏缩,又更加显示出这份忠心的超然。随即,卓知远更是联想到李度当初明明有机会跟自己一起逃出清源山,但是他却甘愿受死,只因他可以质疑邓少艾的所作所为,却无法抹灭他对于清源山始教的忠诚。莫询何尝不是如此?只是莫询的忠诚到了最后更上了一个台阶,他并非忠诚于清源山始教,而是忠诚于天地,忠诚于一个人类应有的良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