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 (第1/4页)

装也是要靠人的。

晋王不再理会,径自将一堆湿衣裳丢给左青词,而自己则在一旁的椅子上坐着喝水,嘴里丢了一句话,“烤干。”

左青词看出他脸上的别扭,也不再逗他,便与方婆婆一起帮忙他烤衣服,边烤边跟方婆婆聊着。

原来里是方家村,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住在里的村民除开垦出来的亩三分地,平时也靠打猎为生。方婆婆和方老伯年事已高,打猎自是不行了,不过好在邻里和睦,经常周济他们些,日子也算过得去。

方婆婆原先有个儿子,可是上山打猎的时候掉悬崖没了性命,儿媳妇在家勉强呆了半年,留下年满八岁的儿子便收拾东西回娘家了。好在方婆婆个孙子聪明伶俐,跟村里夫子念几年书竟真考上了县学,村里人觉得自豪,便凑钱送了他去念书。

方婆婆话语间很自然的流露出对孙子方予的思念

左青词便问道:“那方予经常回来吗?”

方婆婆摇摇头,无奈道:“哪能经常回来呢?孩子才十二岁,可是乖巧的很,就算学堂里放假也经常留在学堂帮忙,赚几个小钱,一般半年才会回来一趟。”

“难道婆婆都不想他?小孩子总很快,半年回来一趟,肯定变化很大。”

“是的,上次回来就长大了好大一截呢。”方婆婆放下衣裳比划道。

时候,方老伯自门外走进来,怀里还提着一个篮子,见到方婆婆们在烤火,便也笑着上去道,“今儿个早上二狗子上山打了些野味,突然下起雨来也不好晒,便取些过来给客人加菜。”

“好好。”方婆婆忙将衣裳交与左青词,湿漉漉的手擦了擦衣摆,伸手便欲接过篮子到厨房里将其蒸煮。

左青词看着那篮子里有新鲜的兔肉,野猪肉,还有一些羊肉,目光触及烤火的炉子,脑中忽然灵光一闪——“婆婆,里可有胡椒?”

“胡椒没有,辣椒倒是有很多。”方老伯见左青词问,便取下挂在门后的一大串辣椒,递给左青词道,“辣椒辛辣带着丝丝甜味,下面条的时候加上一些,味道很好的。”

没有胡椒,就只能用辣椒。左青词看着火红的干辣椒笑着头,而屋内的人都不解的看着。

你道左青词要这辣椒做什么?原来左青词想起自己以前上大学的时候,校门口一走去就是传中的美食街。

一整条街上都是大排档,烧烤,小吃。猪排骨煎得脆生生的,羊肉串烤得油汪汪的,玉米烙做得香喷喷的,空气中弥漫着辛辣香甜的味道,令人不由地食指大动。

左青词看着那些新鲜的野味,脑中便想着能将些东西做成烧烤,甚至还有另外个想法,只不过还没有实践过之前,也不便夸下海口。

她见大家都不解地望着,便笑着道:“不知婆婆要将些野味如何处理?”

“蒸起来,洒些盐巴进去便可以食用了。”方婆婆见左青词瞪大眼睛,便笑着道:“难道姑娘还有更好的法子?”

“婆婆可曾试着用火烤?”

“用火烤也是有的,但是味道不佳。不过那是在山里的时候迫于无奈便只能如此了。”

左青词笑道:“那是烤的法子不对,味道自然不佳。不知道婆婆家里可有铁箱和铁丝网?”

方婆婆与方老伯对视了眼,方老伯点点头,便对左青词道:“村头老铁匠家中倒是有,如果姑娘要,老头子便给取过来。”

左青词点头,方老伯拿着油布破伞便出去了。

寄人篱下却还要主人家在大雨中跑东跑西,左青词心中不忍,但是转念一想,如果这个法子成功的话,方婆婆与方公公便可以去京城陪着方予,日子也不会过得如此清贫。

于是,她便转身对方婆婆道:“婆婆,可想去京城陪着方予?”

“怎么会不想呢?可是老婆子没银子,去京城还不是给予儿添乱吗?”

“如果有个法子既可以让婆婆陪着孙子,又可以赚银子维持生计,负担起予儿的束脩费,婆婆愿意吗?”

“哪里会有么好的法子?姑娘莫不是说笑?”方婆婆虽然不信,但是眼底却抱着一丝期待。

正说着,方老伯便从外面进来,背上背着的便是小铁箱与铁丝网。

鲜肉,调料,辣椒末,木炭,铁丝,铁架,一应准备好后,左青词便开始大展身手。

左青词叫方婆婆她们将野味切成小块然后用竹棒串起来。边烤边刷油加调料,待得铁网野味发出嗤嗤的滋油声,空气中弥漫着香辣的味道时,便知道自己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