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部分 (第1/4页)

力不够,第二我现在已经是一个大鹰帝国的公民……”

这几个月,闲暇之时,白小天三人真是免不了聊起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命运。虽然经过了几个月的磨砺。范蔚蔚也明白了世事艰难的道理。但是她仍然没有放弃有朝一日,拉起一支队伍回国干**的想法。白小天自然是免不了冷嘲热讽,末了还说上一句:“就我所知,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的开国元首是女性,真是没有看出来你有开天辟地的勇气。不过我告诉你,你的敌人可不会照顾妇女同志的权益。”气的范蔚蔚满世界追着他打。而当高琳问他怎么才能救中国,使中国少遭受一些磨难的时候。

他一开始信口开合说了那么几句,可是说着说着,把自己都给说服了。而他的这套说辞也被范蔚蔚称之为卖国理论。

他当时是这么说的。要救中国无非就是两条路,一是治本二是治标。治本就不用说了,推翻腐朽的清政府,建立一个新政权。但是这很不容易,因为列强们不会眼睁睁看着中国强大起来。他们一定会在中国寻找各自的代理人甚至直接出手,这一点历史已经证明。而且不但时间不短,而且我这种没有什么野心的人也不想考虑。我就不多说了。这第二就是治标。所谓治标就是以夷治夷。当然清朝政府就用过这一套,结果不管用。但其实并不是不管用,而是他们对各国不了解,也没有使用正确的方法。

各国列强对于中国的想法是个不相同的。除了日本和俄国以外,其他的国家都没有对中国的领土有太大的野心。因此,中国的敌人首先是日本,其次是俄国。而最大的敌人就是日本,因为日本的最终目标是要吞并中国,而俄国仅仅是想多侵占一些土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有两次发展的好时机都是被日本给断送了,一次是甲午战争。当时清政府虽然仍然腐败,但是通过洋务运动国力正在逐步的恢复,民族工业也开始发展壮大。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清政府的宪政改革很可能可以成功,可惜被甲午战争断送了。赔钱、割地还是小事,最重要的是清政府不再相信洋务运动可以救中国,于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先是义和团,由此又引来八国联军,清朝的经济也处于崩溃的边缘。第二次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当时蒋介石致少从名义上统一了中国。国家趋向稳定,国力不断增长,民族工业也正蓬勃发展。可惜又一次被打断了。可以说如果没有日本,中国的灾难决不会这么深重。因此只要能遏制日本的野心,那中国的问题就会轻松一大半。

而要遏制日本的野心,其实并不困难。甲午战争之前,日本的国力远不如中国。一直处在有贼心但没有贼胆的阶段,通过不断的试探,最后才决定拼全力一搏。可是即使是这样,如果清政府一开始就决心倾全国之力死战,那么败亡的只能是日本。此外,日本之所以敢发起这场战争的重要因素就是除了俄国人以外,其他的列强的势力基本都在长江以南。而即使是俄国人,因为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当时在东北也插不上手。如果当时在长江以北:山东、东北等地也同样有许多列强的利益,那么日本未必敢发动甲午战争。就算发动了,这场战争的规模必然大大缩小,很有可能只爆发在朝鲜。因为战争一旦牵涉到了列强的实际利益,他们就决不会像历史上那样作壁上观。又因为日本此时还很弱小,也没有那么狂妄,只要列强真的干预,那它绝对不敢违背。

而至于具体怎么做,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开矿。尤其是油田。十九世纪末正是石油行业刚刚兴起、蓬勃发展的时候,虽然石油还没有变得像后世那样那么紧缺。但是它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而且随着战舰的动力由蒸汽机转变成内燃机,石油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欧洲的三个强国英国、法国、德国本国都没有大的油田。只要告诉他们中国有油,那么他们一定会迫不及待的介入。开了矿,列强的势力也就渗透进来了。他们决不会允许日本人再来这里插一杠子。尤其是英国,他在中国和亚洲的实力本来就不小,日本人是不敢轻举妄动的。而白小天想说出去的的就是胜利油田和大庆油田。大庆油田有些麻烦,因为大庆他没有去过。只是知道似乎离绥化不远。他有些后悔,要是当时去绥化二姨家串门的时候,去大庆油田看看就好了,现在只能抓瞎了。不过,清政府对于东北的管理还是很严的,想要开矿基本不可能,恐怕就是列强,清政府也不会答应。因为那里是他们龙兴之地。所以暂时实行不通的。但是胜利油田不同。他在大一的时候曾经追了一个油田上的美眉,当时为表决心,那可是直接追到家里去了。油田的大致位置还是模模糊糊记得一些的。

白小天当时说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