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部分 (第1/4页)

康熙不禁有些好奇,下座搀起了索额图:“你我君臣多年,有何事不可说?索相但讲不妨,今儿个也不是朝会,咱们只是君臣私晤。无论对错,朕都不怪罪于你。至于眼前……”

李德全慌忙跪下。然后弓着腰徐徐退出了南书房。

康熙最后说道:“说吧。但请放心。今天的话出你嘴,入朕耳。”

索额图又扑通跪下,一边连磕了三个头一边说道:“奴才斗胆,还请皇上恕罪。”

索额图磕完头这才起身,不过也没坐下,站康熙身侧,微弓着身子,却也不敢看康熙的脸,嘴里说道:“要说彭鹏的奏劾,奴才只有四个字:庸人自扰。不过,奴才冒死说句话。对于九阿哥这几年作的事以及他的为人,奴才只有三个字:看不懂。”说到这里,他故意犹豫了一下,顿住了。

康熙阴着脸。索额图的话可谓是真正说到他的心里了。他自己何尝不是看不懂他这个儿子呢?而且仿佛越来越看不懂了。这世上的天才也不算少,可也没有听说一个象他这样能不学而知,而且办起事来完全是天马行空。却又仿佛那民间传说的诸葛亮一般可以坐知天下事,可以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这样的人说的好听那是近似神灵,说得难听那就是诡如妖魔。

“你继续说”半天,康熙只说了三个字。

“皇上,不是奴才斗胆要意图挑拨皇上和九阿哥的父子之情,而是奴才这心里也实在是委实困惑的很。奴才今年已经五十八了,不是奴才自夸奴才这些年见过的人可谓是数以百万记。这其中来自各地各式各样的才子也是以车载斗量,这决不是奴才倚老卖老,而是事实确实如此,这么多年奴才委实没有见过一个象九阿哥这样的……”索额图想了半天,想不到应该用什么词来形容,于是干脆闭嘴不说,停了一会儿才又接着说道:“皇上,奴才说句不恭的话。要说这聪明睿智,不要说在众阿哥里头,恐怕啊就如今咱这整个大清国有一个算一个只怕没有一个人在才智上能及的上九阿哥的。奴才再壮着胆子说句冒犯的话,这绝对是五百年都难出的一、一妖孽啊。”

索额图这话可是相当大胆了,而且等于将康熙自己也绕进去了。不过,康熙听后却没有太大的反应。虽然嘴上从不承认,但康熙自认是没法和这个不学而知的儿子一较高低的。每每想到这里,康熙兴奋之余,免不了又有些郁闷。

“皇上。前明太祖朱元璋乃是继汉高祖刘邦以来第二位平民出身最终开国立朝的君主。算得上是个一等一的枭雄。前明建国以后,他收兵权、罢丞相,可谓是真正的大权独揽。据说他本人理政也非常勤奋,前明初期国力强盛、吏治清明。可是才不过几任皇帝下来,前明就完全变了样子,迅速的腐败衰落。而且翻开史书,前明的皇帝荒唐不堪占了一多半。依奴才看,这和朱元璋太能干了有莫大的关系。在他在位期间,朱元璋一人实际上兼了皇帝、丞相、大将军等多个职务。而他的后代就算再竭尽全力也没有几个有他这样的才干和精力的,可是又要遵循朱元璋立下的祖制,因此朝政迅速就垮了下来。”

索额图的话并不难懂,康熙听得很明白。他是在说胤禟确实很能干。可是问题就在于他太能干了。甚至能干到可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如果将来康熙立胤禟作为继承者,有很大可能他确实干的不错,甚至超过康熙也是大有可能的。可问题在于胤禟之后呢?恐怕大清再也找不到一个胤禟出来。后代的子孙只怕是拼劲全力也难以望其项背。而康熙也很明白,许多的政策实际上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最关键的在于执行政策的人。许多事情换一个人来做,就很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

“皇上,更让奴才担忧的是奴才虽然看不懂九阿哥,但有一点却琢磨出味来了。那就是九阿哥心中似乎没有多少禁忌。”索额图大着胆子说了这句话,也不敢再说下去了。他知道以康熙的聪明也没有必要再说什么。此刻他的心中也暗自得意,这个险看来冒的确实值得。看来康熙真的有换立胤为太子的打算。

康熙沉默着,铁青着脸。索额图的话的确说在了点子上。这也正是一直以来他对胤禟最担心的问题。到现在为止,康熙确实不知道胤禟有什么禁忌。或者说他不知道胤禟心中的底线在哪里?

一个心中没有底线的人是可怕的。那就意味着没有什么是他不敢作的,没有什么是他不会做的。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胤禟接了大统,那么那些祖制还有包括康熙在内制定的各种政策,只怕只要胤禟认为不对的都会毫不留情毫不犹豫的统统改了去。想想康熙都心寒。到了那个时候就算大清真的国富民强,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