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部分 (第1/4页)

唯一的要xiǎo心的就是必须避免加热的炮弹和发shèyào直接接触。以防止炙热的炮弹过早的引燃了发shèyào。当然使用这种炮弹也是有弊病的,而最大的弊病就是将一定程度的缩短炮管的寿命。

当然了,其实胤禟最想制造的还是现代的炮弹,但是在黄sè炸yào没有制造出来之前,这只能是奢想。而现阶段只能大力的推广第二种炮弹,至于第一种燃烧弹,可以列入研究。毕竟后世的凝固汽油弹的威力太深入人心了。

胤禟将炽热弹的设想提出来后,戴梓等人先是进行了试验。得出了威力果然不同凡响的结论,并且一致认为炽热弹绝对是海战中威力最大最恐怖的武器。

不过,随之黄履庄又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炽热弹的威力大是大,但是发shè却很不方便。当然主要还是炮弹如何加热的问题。如果是在装入炮管以前加热,那么把炽热弹放入炮管就是个不xiǎo的麻烦。如果将炮弹装入炮管以后再加热,同样是个不xiǎo的麻烦。

最终同样是他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一个是炽热弹不作成实心的,内部装入部分易燃剂同时也加装火绳。发shè火炮时,分别点燃发shèyào的火绳和炮弹上的火绳,炮弹发shè之后,易燃剂也在炮弹内部燃烧完成加热过程。另一个方法则是制作一个炮弹架子。炮弹在发shè之前放在架子里先行加热,然后通过cào纵炮弹架子将炽热弹装入炮管,最后卸开架子,点燃火绳,发shè炽热弹。两个方案各有优缺点。第一个方案实际上就是内装纵火剂的燃烧弹的改良。听起来不错,不过技术上能不能够做到,而且这种炮弹的shè击jīng度能达到什么样子都还不可知。此外,就是成本会不会太过高昂。第二个方案,相对来说技术简单。只是炮手的cào作过程要更麻烦一些。

胤禟不知道历史上炽热弹是如何发shè的,不过他还是选择了第二种方案。毕竟这是一个立刻就可以实施的方案。至于第一个方案也用不着完全放弃,反正燃烧弹还是要研究的。那是一个长远研究的课题。

来自米兰的玻璃工匠安德鲁。鲁菲尼的到来,让胤禟心目中一直想要兴建的玻璃厂终于成了可能。虽然胤禟知道玻璃的主要原料是沙子,而且此时的大清已经有作坊能制出玻璃,但想要制造出无sè的透明清晰度很高的玻璃在大清依然是件相当困难的事情。经过了整整两年多无数次的失败,安德鲁终于在他三十岁生日过去不久,制造出了透明清晰度颇高的无sè玻璃。并且很快磨制出了三十倍的单筒望远镜。

而胤禟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安德鲁在火炮上加装瞄准镜。虽然这个时代的舰船上火炮shè击一般都在五百米以内直瞄,加上火炮的工艺差使得jīng度误差很大,加装瞄准镜后炮手们所提高的准度表现的并没有十分明显,但是胤禟依然固执的命令必须在每一mén火炮上都加装瞄准镜。

经过了这一系列的改进,三年过去后,胤禟已经拥有了一大批熟练的炮手。他们在使用了加装瞄准镜的自制青铜炮上发shè迫击炮弹(当戴梓等人让他为新型炮弹取名时,他脱口说出:迫击炮弹),在八百米内的jīng度shè击大多能达到。这样的shè击jīng度可以说已经领先了整个世界至少一个世纪。

唯一让胤禟感到非常遗憾的是,经过作了非常多的努力但是到现在为止,高质量的钢铁依然没有稳定的获得渠道。虽然大致的原理他知道一点点,无非就是钢中的含碳比例问题,但毕竟他不是学冶炼的。所以也只能望洋兴叹,更不要说就现在的技术手段和客观条件就是来一个现代冶金专家也未必就能在短期内在钢铁上搞出个大跃进来。也因此,他的所有火炮只能均为青铜炮。虽然冶炼技术得到了提高,虽然发shè迫击炮弹比发shè圆形炮弹对炮管的损害要xiǎo一些,但青铜炮基本在发shè了两百四十多次以后,准度就将降低许多。而如果发shè炽热弹,青铜炮管使用的寿命更是很难突破两百次。即使三年来,火炮的用途基本上只是训练,但耗费的金钱依然让日进斗金的胤禟感到压力巨大。因此,这次胤禟希望能从荷兰人手上购买铁炮。

…………

康熙二十七年重开海禁后之后,荷兰东印度公司派文森特?巴茲出使清朝,请求以五年一貢为期,清廷许之。荷兰人认为广东路近而泊地险,福建路远而泊地稳,因此请求改由福建省入贡。荷兰人其实是想和清廷展开全方位的自由贸易,用这个请求探一探路。但是清朝的答复是:荷兰国贸易处所只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