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 (第1/4页)

老板娘犹豫了一下,小声说道:“可怜人啊,好好的一个人硬是被送到神经病医院去,不是神经病这也快是神经病了。”

“啊。还有这种事啊?”男人嘴巴张的老大,一副不可思议地样子。

“有什么稀奇的,他老婆勾了赵老疤……”老板娘话还没说完,头就挨了一巴掌:“你个死婆娘。不说闲话,你会死啊!想死一个人去,别捎我和你儿子好不好。”

说话的是老板,头发有些花白,黑黑瘦瘦的。看起来有六十了,不过精神很旺盛地样子。

老板娘什么话也不说了,低着头向厨房那边走去了。

而那个男人脸有些尴尬,也不再问了,转身就向服务员正在收拾的白小天的邻桌走去。

白小天耳目可是灵地很,这些话他自然听得一清二楚。听老板娘的意思,这里面有冤情。他虽然没想过要拯救世界,不过在答应萧峰出任政法委副记的时候,就下过决心。世界的不平虽然铲不完,但是铲一件总是少一件。既然为官一任。虽然不一定能够让通江一定变得如何如何好,但绝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变坏。

不过白小天任了一个多月之后却也知道。虽然他很强势,但是也不能不讲道理。如今这事原委他还弄不明白,所以不能贸然因为老板娘的一句话就站出来。还是再看看再说。

因此本来他们都已经准备走了,结果白小天重新拿起筷子,又慢条斯理的吃了起来。唐家父女俩倒也没说什么。

白小天的决定还是很正确地。

看来除了老板娘以外,认识跳楼男子的人知道他的事的人还真是不少。白小天此刻就听到了好几桌客人对他的议论。

原来跳楼地男人叫钱庆安。是本县平安镇人。平安在通江县是第二大镇,仅次与通江县城,离通江县城三十公里。因为平安镇离省城南都很近。甚至文革前,有段时间平安镇还是属于南都市管辖的。这里交通便利,三条铁路交叉路过,商贾云集,是区域性货物集散之地,更是有志商业大展拳脚的理想场所。

改革开放以后,平安镇的优势就更明显了,比通江县城发展快多了。因此,一直有人提议要把县城搬到平安镇去。只不过,当时云江地委认为太过劳命伤财了。没有批准。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还有这样的提议。

钱庆安,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农民,但是经商却很早。八十年代初期就在镇开了家杂货店。他不怕吃苦,待人和气,而且特别诚实,买卖公平,不少斤短两。不久就在平安镇赢得了蛮好的声誉。平安镇不大,因此好多的顾客宁愿多走些路也要到他的店里买东西。

而虽然他只是小学毕业,为人却也爱琢磨。之后他不仅坚持服务周到,卖东西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外,还不时的在赶集的时候拿一些酱油啊、烟阿、盐啊之类地商品做个略高于甚至有时候平本出售来揽客。虽然他并不懂得什么叫做促销,但他地生意却渐渐的火了起来,并且愈来愈红火。他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在看到镇连续开了好几家杂货店之后,深思熟虑后觉地卖杂货虽然现在看起来不错,但是自己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优势,自己那些小窍门用不了多久,人家店里也都会学去。继续干下去,生意只能越来越差,虽然只要自己勤快一点,糊口是没有问题,但是想要再像以前那样赚钱肯定是不可能了。

最终他决定把杂货店卖了,转而干沙场。没想到这一来二去的渐渐的做出了些名气。

到了八十年代后期。平安镇虽然地理条件比通江县城要好,但县城就是县城。占了县委县政府驻地的优势,通江县的发展慢慢超过了平安镇。于是钱庆安就把生意主要转到了县城,不久走关系把户口迁到了县城。

可惜建材这一行水深的很。尤其是通江县,几个大包工头那都是有背景的。特别是。此人虽然年轻,但混混出身。仗着父亲是派出所所长。一开始就把目标对准了建材。大收保护费。搞了些钱之后,干脆自己做了包工头。

他找门去,那些建材老板不敢不把货卖给他,低价不说,他还经常赊账。时间一长,谁也受不了。钱庆安实在受不了,于是就告了。没想到这一告。彻底惹祸了。不但款没要回来,反倒是赵大有变本加厉三天两头的还要来赊账,不给就打人。最后实在钱庆安实在受不了了,咬咬牙认栽了干脆把沙场关了。学时髦开了个小超市。结果赵大有还是不肯放过他。不是派人偷东西,就是捣乱。一次争执中更是打伤了他三根肋骨。

伤好了后。他把小超市也转了。他也不敢在县城待了,回了老家。

休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